(四)农村成人教育
多年来,各级党政在抓农业生产的同时,十分注重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一手抓扫盲,一手抓农业科学实用技术培训,使得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脱贫致富、繁荣农村经济创造了条件。
群众性的扫除文盲、半文盲活动在河北省有光荣的传统。50年代的 “扫盲识字” 活动曾风靡城乡。进入80年代,各级政府除从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外,还制定了有关法规,使扫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并依据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由省政府对各地逐县 (区)进行验收。截止1994年,全省139个县 (市、区)均达到国家基本无盲县标准,同1980年相比,总人口中文盲由1 300万人下降到百万人左右,其中,壮、青、少年中基本无盲。由文盲担任农村干部的现象已不存在。各地扫盲的主要形式有: 举办扫盲班,全日制村办小学兼办扫盲夜校,小学师生深入到户包教包学,组织邻户办起联产扫盲班,为扫盲对象布置识字环境等等,利用农民生产间隙和冬季广泛开展群众性扫盲。为了加强领导各地实行了扫盲目标责任管理,层层签订扫盲责任书,注重调动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力量,打好扫盲攻坚战,还把扫盲与农村中小学“普九”工作同步进行,实行“一扫、二堵、三结合”,妥善解决经费及师资建设。进入90年代,河北省加大扫盲力度,增加扫盲投入,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将学文化与学技术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近千万人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技术培训。省政府把扫盲工作作为必须抓好的大事之一,列入对教育考核的目标。省教委与11个市的教委签订了《扫除文盲工作有限目标责任书》,各市、县也按省里要求,相应签订了责任状。省政府、省教委分别制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大扫盲工作力度,做好迎接国家、省评估验收准备工作的通知》、《河北省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评估验收实施细则》等十几个文件,并拨出50万元作为扫盲专项经费。各地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扫盲工作的方针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扫盲,形成齐抓共管局面。省教委编印了5 000册《扫盲工作手册》发到全省各地并举办各类培训,举办培训班100多期,培训人员3 900多人。
河北省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发展实用技术教育,使农民走上科技致富道路。
❶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网络,把乡 (镇)农民技术学校办成多功能的综合型成人教育中心,乡镇党校、农民技校、普法学校“三校”合一,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入手,根据生产实际需要,灵活多样办学。
❷大力发展实用技术教育,举办各种培训班,根据农业、农村、农民的实际需要设课育人,因地因人,长短并举,举办技术培训班、农业咨询班、专项技术传授班、信息交流班等等。
❸以乡高、初中毕业生为主要对象,通过技术培训,发挥回乡青年的生力军作用,为当地农村经济、文化建设作贡献。保定市各县以回乡初、高中毕业生作为开展技术培训的重点,共办技术培训班1万多个。通过培训让他们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后,再由他们向广大农民进行技术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600万回乡初、高中毕业生中,已有500多万人学到了一至几项实用技术,有近1/3的人开拓了生产新门路,38万人成了率先致富的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