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作物秸秆
1. 资源量。秸秆的产量,按粮食作物1:1提取,可以收集起来的农作物秸秆产量称之为农作物秸秆的可开发资源量。1990年全省秸秆可开发总量为4266.3万吨,折标煤2176万吨。平均每户占有资源量1.68吨,折合标煤0.86吨;人均占有0.46吨,折合标煤0.23吨。
2. 分布状况。秸秆品种很多,主要有粮、油、棉等农作物秸秆。其分布状况与农作物分布相似,可划分为盆西平原粮食、油料作物秸秆区,盆中丘陵粮食、经济作物秸秆区,盆东平行岭谷粮、油、麻作物秸秆区。
盆西平原粮食、油料作物秸秆区: 包括成都市各县,乐山和绵阳市一部分,德阳市大部分及雅安地区名山县等29个县(市)。土地面积2.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5%,人口约占全省的14%,粮食约占全省的18%,油菜籽约占全省的40%,农作物秸秆达1 000万吨,占全省的25%。其中稻草约500万吨,占该区秸秆总量的一半。但多用作造纸原料、耕牛饲料和农舍盖房材料,可作生活燃料的比重不大。故该区虽是全省秸秆主产区,却又是重点缺柴区。
盆中丘陵粮食、经济作物秸秆区: 包括内江市、绵阳市南部各县,德阳市中江县,南充地区中部等共30个县(市)。土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9.4%,人口约占全省的29%。该区旱地多于水田,作物种类多,数量大,秸秆总量达1 800万吨左右,约占全省的45%。用作生活燃料的秸秆约占70%左右。缺柴状况较盆中平原为好。
盆东平行岭谷粮、油、麻作物秸秆区: 包括宜宾地区、泸州市和重庆市各县,达县地区南部,万县地区西部,涪陵地区东北部等共45个县(市)。土地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3.8%,人口约占全省的38.4%。该区虽较辽阔,作物种类较多,但因产量不高,水田比重大,故农作物秸秆数量并不多,年总量仅1 000万吨左右,约占全省的25%,其中用作燃料的仅800万吨左右。但区内灌木、草本植物比以上两类地区为多,缺柴情况不严重。
上述三个区域是四川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分布地区,数量占全省的95%。其余地区农作物秸秆数量仅占5%,且大部分作为肥料使用,一般不作生活燃料。
3.开发条件。农作物秸秆分布于农舍周围,便于采集利用。它既是全省农村的主要燃料,又是重要的饲料、肥料和轻工业原料。随着畜牧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秸秆用作燃料的比重不断下降。农村直接燃烧秸秆,热能利用率很低,能源浪费大。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广省柴灶和沼气,可大大提高秸秆的利用率;秸秆还田还可达到改良土壤,促进农业生产和合理利用秸秆资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