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尤其是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后,本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较快。1990年全州共有乡镇企业6. 29万个,从业人员12. 8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8.0%。当年实现产值3. 31亿元,总收入4. 25亿元,税金1 523万元,利润3 712万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9倍、11. 7倍、25.5倍和47.8倍;乡镇企业占全州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7%上升到1990年的39.3%。开办的行业有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铁竹木农具加工、采矿、矿产品加工、建筑、建材、运输、小能源、种植、养殖和各种服务业。乡镇企业产品有1 000多个品种,其中,有7项产品获得贵州省优质产品奖和国家农业部优质食品奖。许多产品已打进省外市场,立德粉、腊染工艺等产品已出口创汇。

☚ (三)多种经营出现新局面   (五)农村商品经济有长足进展 ☛

(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78年底全地区乡镇企业有4 743个,从业的劳动力8.7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6%,总收入6 378.68万元(当年价,下同),占农村社会总收入的12.91%。到1992年底,企业发展到14.43万个,从业劳动力33.7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3.6%,比1978年的从业比例上升8个百分点。总收入达到15.34亿元,占农村社会总收入的32.3%,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的“三分天下有其一”。比1978年增加14.71亿元,增长23.05倍。利润1.35亿元,比1978年增加1.25亿元,增长12.4倍。纳税7 281万元,比1978年增加7 074.45万元,增长34.25倍。宾阳、横县、上林、扶绥4个县的乡镇企业总收入超亿元,其中宾阳、横县超4亿元。宾阳的宾州、新桥、黎塘3个镇总收入超亿元。乡镇企业的许多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有很大竞争力,而且远销国外。如宾阳的小五金、皮革制品、竹器制品、石材、服装,横县的茉莉花茶、白水泥,上林的滑石粉(块)、羽绒、茶叶,隆安的沙仁可乐,马山的一品清饮料,扶绥的双飞粉,大新的桂园肉、桂园酒、蛤蚧酒、苦丁茶,宁明、龙州的八角、茴油,天等的指天椒辣椒酱等等,远销国内外市场。1992年外贸部门收购的金额达1.43亿元。

☚ (三)养殖业长足发展   (五)边境建设加快,边贸市场活跃 ☛

(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四)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作出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试行草案),提出了发展社队企业的方针政策。1980年,中共青海省委作出《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的几项补充规定》,青海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试行草案) >的实施办法》,要求全省各级领导把发展社队企业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致富农民的重要方针和措施确立起来,并对全省社队企业的经营范围、发展行业、奋斗目标和发展措施作了明确规定,极大地调动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农牧民发展社队企业的积极性,标志着青海社队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80—1981年,青海省鉴于社队企业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的实际,在调整、改革、整顿中采取了既要坚决、又要慎重的工作思路,使全省社队企业在调整、改革、整顿中得到了新的提高和发展。到1983年,企业个数虽然比1980年减少了607个,但从业人员、总收入、税金、职工工资总额等主要指标都有了新的增长。青海省1980—1983年社队企业发展情况见表4-6-1。


表4-6-1 青海省1980—1983年社队企业发展情况

时间
项目
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
企业个数 (个)
总收入 (万元)
上缴税金 (万元)
工资总额 (万元)
职工人数 (人)
3 247
7 957
110
1 970
37 661
3 095
7 518
250
2 104
35 376
3 294
9 835
337
2 986
43 484
2 640
12 269
589
4 132
50 473

1984年3月 1 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发(1984) 4号文件批转了农牧渔业部 《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更新局面的报告》, 将社队企业正式更名为乡镇企业, 其范围也从原来的社 (乡、 镇) 队 (村) 两级办的企业扩大到了部分农民联营的合作企业和其他合作形式的合作工业和个体企业。 同年, 青海省社队企业管理局更名为青海省乡镇企业管理局。1984年12月召开的中共青海省委六届三次全委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做为振兴农村牧区经济的战略措施抓紧抓好。 1985年3月, 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又制定了 《关于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规定》, 明确规定, 发展乡镇企业不受地区、 行业、所有制的限制, 大、 中、 小一起上, 集体、 联户、个体一起上, 除国家限办行业外, 根据市场需要, 在国家法令和有关规定允许的范围内, 能搞什么就搞什么, 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 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措施。 大部分州、 地、市和部分县 (区) 也从各自的实际出发, 作出了有利于促进本地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 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和基层干部大胆闯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广阔领域, 开创了乡镇企业多轮驱动、 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到1991年底, 全省各类乡镇企业发展到40 910个, 比1985年增加9 228个; 完成总产值7.5亿元, 比1985年增长159%, 上缴税金3 231万元, 实现利润3 733万元, 分别比1985年增长93.9%和99.2%, 见表4-6-2。

表4-6-2 青海省1985—1991年乡镇企业发展情况

项 目单位1985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
企业个数
职工人数
总产值
总收入
上缴国家税金
实现利润
固定资产原值
出口产品交货值

万人
亿元
亿元
万元
万元
亿元
万元
31 682
14.3
2.9
3.1
1 666
3 396
1
-
33 149
14.4
3.7
3.7
1 402
3 546
1.6
-
38 661
14.4
4.2
4.3
1 662
3 647
2.2
932
41 794
14.9
4.5
5
2 028
3 931
3
1 511
45 421
15.2
5.2
5.6
2 745
3 572
4
4 611
41 433
14.7
5.5
6.1
2 827
3 439
4.6
3 909
40 910
14.3
7.5
6.7
3 231
3 733
4.9
8 933
工资总额万元9 89013 3141 1 83113 39514 87215 61716 621

1992年,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发表之后,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是中国农民的又一个伟大创造。 同年11月, 国务院在西安召开了全国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经验交流会, 提出把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 1993年国务院作出 《关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决定》 (国发[1993]10号文件), 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扶持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方针、 政策。 青海省人民政府于1992年5月召开乡镇企业工作会议, 制定了 《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政策规定》。 1993年, 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三次召开专门会议, 专题研究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问题, 决定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在1992年的基础上, 到1995年实现翻一番的奋斗目标, 并决定实施 “6532”工程, 即到 “八五”末, 全省有5个县和海北藏族自治州乡镇企业总产值超亿元, 50个乡镇超千万元, 300个村超百万元,20个工业小区的乡镇企业总产值分别超过5 000万元。 为使上述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于1994年9月又召开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作出了 《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1995年和1996年, 青海省政府分别召开全省乡镇企业工作暨表彰会议, 表彰奖励在发展乡镇企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地区和先进个人, 分析形势, 研究对策, 制定措施。 这些举措为全省乡镇企业的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并创造了比较良好的政策环境。 1992—1996年成为全省乡镇企业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 到1994年底, 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6.5亿元, 比1992年增长99%, 提前一年实现了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在1992年基础上翻一番的奋斗目标。 1996年, 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3.3亿元, 是1978年的52倍, 1991年的24.4倍, 见表4-6-3。
1997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公布实施。 1月 14日, 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 3月 11日, 中共中央下发了中发(1997)8号文件, 这是全国乡镇企业发展中的三件大事, 为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的机遇,青海省人民政府于1997年11月召开了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加快青海乡镇企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乡镇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全省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40.1亿元,超过全省农、林、牧、渔等产值之和,成为全省农牧经济的“半壁江山”。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的县(区)达到12个,其中超过5亿元的县(区) 2个(见表4-6-4)。超千万元的乡镇73个,企业达到403个,超500万元的企业达到82个。


表4-6-3 青海省1992-1996年乡镇企业情况

项 目单位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
企业个数
职工人数
总产值
总收入
上缴税金
实现利润
工资总额
出口交货额


亿元
亿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42 544
147 964
8.3
8.1
3 698
4 398
18 411
7 989
46 215
156 730
11.2
10.8
5 184
5 450
21 610
13 803
46 660
170 225
16.5
15.6
8 337
6 400
30 338
15 722
48 416
183 544
24.5
22.9
12 455
8 691
35 998
21 206
48 322
195 757
30.3
33.8
15 999
14 013
42 263
21 948

表4-6-4 青海省乡镇企业产值超亿元县(区)情况

项目
地区
总收入总产值增加值利润总额应交税金实交税金工资总额职工人数固定资产
原 值
流动资产
西宁市城东区
西宁市城西区
西宁市城北区
大通县
湟中县
民和县
乐都县
互助县
平安县
化隆县
循化县
湟源县
35 770
15 708
34 611
44 665
53 721
52 902
39 300
24 933
18 447
15 310
14 244
15 344
34 317
16 018
32 413
51 065
55 959
52 748
40 339
26 435
20 236
17 600
14 890
17 041
3 568
3 637
6 150
12 114
11 731
12 265
9 274
6 935
4 453
4 233
2 978
3 408
621
266
135
3 847
1 463
1 168
1 709
2 299
1 200
1 061
2 441
305
844
781
2 649
2 952
1 848
1 688
1 614
1 023
800
180
876
687
710
258
2 202
1 259
1 848
1 246
1 559
1 109
674
480
666
683
1 669
1 739
3 162
6 006
9 189
3 339
7 834
2 948
1 526
1 340
1 819
2 066
11 933
5 406
1 1 971
17 836
31 455
18 726
42 426
16 119
7 359
8 400
5 521
8 385
19 898
6 347
12 465
30 328
26 620
35 848
14 566
14 346
20 122
6 403
10 850
6 533
13 678
7 498
11 702
14 096
6 563
5 520
4 210
9 955
14 435
3 847
6 750
7 014

从全省各地的情况看,由于青海省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地理、能源、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情况千差成万别,导致乡镇企业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西宁、海东、海北、海西四个州、地、市发展比较快,海南、黄南乡镇企业处于中间水平,玉树、果洛两州发展最为缓慢,见表4-6-5。


表4-6-5 青海省1997年乡镇企业分地区情况

地 区企业个数
(个)
职工人数
(人)
总产值
(万元)
固定资产原值
(万元)
西宁市
海东地区
海北州
海西州
黄南州
海南州
玉树州
果洛州
11 208
28 984
4 066
1 137
78
1 837
233
7
47 146
137 381
11 961
4 801
2 323
6 852
1 627
78
126 887
222 819
20 933
10 825
5 488
12 252
1 468
32
69 038
135 306
8 609
12 383
4 958
12 254
1 295
137
☚ (三)社队企业的重新兴起   二、生产水平 ☛
000261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