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农业科学技术全面推广
经过多年培育和推广,现在全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良种面积达90%以上,武春1号、武春121号小麦品种和凉单1号玉米杂交品种已在全区普遍推广。
根据全区土壤普遍缺磷的特点,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注重施用磷肥,适量配施氮肥,合理调整氮磷比例,大面积种植绿肥作物,实行以地养地,培养地力,轮作倒茬, 科学种植。
推行3年三区和2年四区的种植模式, 提高了复种指数。以带、套、复等形式相结合的复种面积不断扩大,有效地提高了光热资源利用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
发展节水型农业、改大田漫灌为小畦灌溉,改革用水制度,实行科学用水,推广低压管道灌溉,走高效节水,合理用水的路子,提高水的利用率。
全面实施“星火”、“燎原”和“丰收”计划,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和庭院经济,广泛推广地膜覆盖、微肥稀土,合理施用高效低毒新农药,积极防治病虫害,提高农田管理水平, 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全区地、县、乡三级基本形成了一个学科齐全,人员结构合理的科研、示范、推广服务体系。截止1992年,全区有农业科研人员1 868人,有88项农业科研成果受到国家和省上奖励。同时,坚持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农业科技人员奔赴生产第一线,进行技术承包,开展了沿山冷凉灌区小麦丰产栽培试验和推广,平川灌区进行“吨粮田”、“千斤田”试验和中低产田改造。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物资服务等形式,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农民技术员,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和技术素质,使科学技术更快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1978年以来的14年,粮食增产1.3141公斤, 年均增长939万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