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茶叶和蚕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茶叶和蚕桑

(五)茶叶和蚕桑

1.茶叶。新中国成立后,安徽茶叶生产恢复较快,1952年,茶园面积达28.24千公顷,比1949年24.35千公顷增长16%;茶叶总产量达到1.39万吨,比1949年0.71万吨增长94.6%。1958年全省茶叶猛增到2.66万吨,比1957年增长41.3%。1960年,全省茶园面积开始减少,产量下降。1963年,实行奖励政策收购茶叶。1965年,全省茶园面积增加到34.36千公顷,茶叶总产量恢复到1.47万吨,平均年递增17.2%,质量也有所回升。1968年,为庆祝毛泽东主席视察舒茶人民公社十周年,省领导进一步强调要落实“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指示,大力发展茶叶。1970—1974年,全省茶叶发展较快,茶园面积由1970年的39.29千公顷发展到1974年的66.55千公顷,总产量由1970年的2.3万吨增加到1974年2.72万吨。1977年,全国茶叶会议确定1976年至1985年间要在全国119个县实现年产茶250万千克,其中安徽14个。1976年,全国已有18个县实现,其中有安徽的歙县、休宁、祁门3县。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于1981年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决定》。1981、1982年新增茶园18.95千公顷,改造了一批低产茶园,茶叶总产量1982年增加到4.29万吨。1984年,茶叶市场放开以后,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实行多渠道经营,改变独家经营,给生产和销售带来了新的活力。到1994年,茶园面积123.07千公顷,总产量4.92万吨。安徽茶区分布,大体分布在四个区域:一是霍山、太湖等大别山为主的皖西南茶区;二是黄山、歙县、太平等地的皖南茶区;三是六安、庐江、八公山等地的江淮丘陵茶区;四是宣城敬亭山周围的沿江丘陵茶区。
2.蚕桑。新中国成立后,安徽蚕业经过3年的恢复,到1952年,全省产茧545吨,比1949年增长63.3%。“一五”期间,国家采取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方针,1957年,全省桑园面积发展到9.7千公顷,生产蚕茧1 700吨,分别比1952年增长3.2倍和2.1倍。1960年开始,蚕桑生产出现了曲折和徘徊。1971年,全省桑园面积下降到4.8千公顷,蚕茧产量为1 715吨。1973年,提出“大育苗,大栽桑,加快蚕桑生产大发展”的号召,并采取相应措施,安徽蚕桑生产得到新的发展。实行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蚕桑生产发展增添了活力,桑园面积发展很快,蚕茧产量逐年增加。1979年,全省桑园面积15.1千公顷,年产蚕茧3 670吨,比1978年产茧量增长8.1%。1992年,全省桑园面积达61.31千公顷,生产蚕茧28 495吨,比1978年产蚕量增长8.6倍。1994年,全省产茧4.1万吨,比1992年增长43.9%,创历史最高水平。

☚ (四)水果   三、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
000025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23 9: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