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科技教育与人才开发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科技教育与人才开发

(五)科技教育与人才开发

云南农垦事业的发展,与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和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分不开。
1.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垦区教育事业是随着垦区的开发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包括基础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成人教育。50年代为适应职工子女上学的需要,各农场先后办起了职工子弟小学。1960年,垦区有高小班47个,初小班79个。1978年,垦区有中学45所,小学308所,在校学生6.4万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垦区教育投入增加,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从1981—1985年,仅总局共投资1 200余万元,新建教学用房99471平方米,占学校总房屋面积的43.4%。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学管理也得到加强。进入90年代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垦区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根据生源减少的现状,对部分学校进行调整和撤并。企业对教育既重视、支持,又相对独立,结合垦区实际,给予各级教委人事、财务、分配权在内的管理教育工作权限。并成立了农垦总局教育委员会和云南农垦教育研究会,设立了400多万元的云南农垦教育发展基金。垦区各企业进一步增加了教育经费的投入。至1995年,全垦区有中学37所,小学141所。为适应垦区建设对人才的需要,1960年7月在景洪筹建了云南省热带作物学校,当年招收三年制热作栽培两个班80人,1963年学生毕业,学校停办。1980年1月在思茅恢复省热带作物学校,设热作栽培、热作产品加工、园艺、果树与茶叶、食品工艺等五个专业。至1995年,共培养输送中等热作专业毕业生1 337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151人,成人职工中专毕业生57人,短期培训1 400多人。1987年7月又在景洪创办了省农垦管理学校,设财务会计、计划统计、商业企业管理、物资管理、劳动经济管理、电算化会计、市场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至1995年,为全省输送了中专毕业生544人,职高生72人,短期培训各类财会、经济、旅游等方面人员1900多人。改革开放以后,为进一步加强垦区专门人才的培养,总局与有关大专院校签订合同,加强对成人的教育培训。从1983—1989年,垦区共选送1 314人到华南热作学院、云南民族学院等省内外11所大专院校10余个专业进行培训,缓解了垦区人才紧缺的矛盾。同时,充分发挥云南农垦干部学校的作用,加强对在职领导干部的培训。干校成立于1953年,50年代,曾对各类干部进行短期培训1800余人。从1980—1985年,垦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对干部进行培训,6年中云南农垦干校共培训领导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干部2 336人。并选送干部到云南省委党校、农垦部干校、华南热作学院、广东农垦干部管理学院、江苏农学院等院校培训达300多人。1986—1995年,又继续选送干部到北京农垦干部管理学院、广东农垦干部管理学院和云南农垦干校培训达600余人。通过一系列培训,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素质,造就了一批企业管理人才。
2.依靠科技,振兴经济。农垦科技工作,从创业开始就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了落实在云南发展天然橡胶的任务,从1951—1953年,林业部及省先后三次组织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与科技人员进行产胶植物和橡胶宜林地资源的调查勘察。1953年8月,根据中央提出云南的植胶方针从“积极准备、稳步发展”转为小规模试种的指示,调整机构,成立特种林试验指导所,下设河口、车里、潞西、莲山四个试验场和坝洒、橄榄坝两个试验分场,进行橡胶树和其他热作物的引种试种工作。经过前期的资源调查和引种试种,在取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从1956年开始正式建场发展。为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1956年在昆明成立总体设计队,承担建场规划设计。设计队1978年组建为云南农垦设计院,1993年改名为云南省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并先后将西双版纳州热带作物试验场扩建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原潞西热作试验站,改建为德宏州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原河口试验场改建为红河州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至此,在垦区形成三所、一院的科研和设计机构格局。不少农场和分场还成立了试验站,进行本农场的良种引进、试验和农技推广工作。在管理体系上,省农垦总局设有科技处,承担垦区的科研及科技管理工作。大的农垦分局和农场设有科办,配合总局进行科技管理。在生产技术方面,总局设有生产技术处,各分局和农场设有生产科,组织和承担优良品种及生产技术的推广工作,使垦区科技管理和技术推广上下形成网络,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至1995年,全垦区共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11 485人,占职工总数的8.2%。其中高级科技人员176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1.5%,中级科技人员1 897人,占16.5%。有科技单位26个(其中总局属研究所1个,设计院1个;分局属研究所2个,农场属技术推广单位16个,分场属技术推广单位6个),职工1 796人,其中科技人员307人(高级科技人员72人,中级科技人员93人)。有试验基地2000多公顷。
40多年来,农垦坚持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从对橡胶的研究拓展为对其他热带经济作物、农牧业、机械、化工等多行业的研究,共取得了310余项科研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 突破传统植胶区,实现橡胶北移。巴西橡胶树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中,是典型的热带乔木树种。世界植胶国家引种栽培的传统植胶区主要在南纬10°~北纬15°间的低海拔地区。我国植胶区位于北纬18°~24°,其中云南植胶区纬度最北(21°~24°),海拔最高(100~900米,少数达1 100米),小气候环境复杂,水热条件不如热带各植胶国和我国海南岛南部,橡胶树年正常生长期和割胶期少3~4个月,冬季常有低温寒害。为解决云南植胶抗寒问题,经长期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具有云南特色的橡胶树抗寒高产综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宜林地选择与植胶环境类型小区区划;山地胶园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基本建设技术;选择、培育与推广良种;环境、品种、措施三对口植胶技术;橡胶树病害综合防治技术;适合云南橡胶树产排胶特点的高产割胶技术等。该综合技术的全面推广,不仅使橡胶树在热带北缘云南高海拔山地大面积种植成功,而且成为全国的高产区,建成了我国在规模上仅次于海南岛的第二个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从80年代以来,历年橡胶树单位面积产量居全国之首,从1994年起,全垦区开割胶园平均亩产超过100千克(每公顷产干胶超过1500千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橡胶树北移到云南大面积种植成功,是全国橡胶树大面积北移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云南省农垦总局与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广东省农垦总局、广西和福建农垦局及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共获国家发明一等奖。云南垦区橡胶树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199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次年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亿利达科学技术奖”。
(2) 云南小粒种咖啡研究与开发。云南农垦通过多年的研究与生产实践,根据小粒种咖啡生态特点和云南热区自然条件,对全省咖啡种植划分了最适宜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并提出了咖啡宜植地的选择标准。制定了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规程和咖啡地方标准,使种植、加工规范化。推广早产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即:使用抗锈高产良种S288和卡蒂莫(Cati-mor),培育袋育壮苗,提早定植,合理密植,无荫蔽栽培,加强以水肥和修枝整型为中心的抚管,大幅度提高了咖啡单位面积产量,使咖啡植后第二年初产,第三年正式投产,大面积每公顷产量由750千克提高到1500千克。在种植上,向省内种植户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提供市场信息。在良种推广上,除提供省内种植,还推广到省外。1985年推广S288种子12吨,省内种植2666.7公顷,省外种植4000公顷。1996年推广卡蒂莫良种,供省内种植3 333.3公顷,向省外提供种子2吨。至1997年全省小粒种咖啡种植面积达到8000公顷,产咖啡豆3 078吨。由于农垦对全省咖啡产业化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做出了贡献,荣获省政府“18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科技成果产业化特种奖。
(3)推广应用茶树密植速生高产栽培技术。垦区从1976年以后,新建茶园全面推广应用密植速生高产栽培技术,等高开垦,挖种植沟,施足基肥,亩植3000~5000株(每公顷种植45000~75000株),加强管理,铺草盖园,合理采摘和修剪。至1985年共建新式茶园4 174.7公顷,实现了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超50千克。比常规茶园提早2~3年投产,单产提高2倍以上。截止1995年,垦区共建密植速生高产茶园4402.8公顷。当年平均亩产干毛茶104.2千克(每公顷产1 563千克),为全省茶园平均亩产34千克(每公顷产510千克)的3倍。该项成果不仅使垦区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对全省茶叶生产的发展也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1986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 研究成功电热风半连续干燥标准胶。该项研究成功地研制了一套标准胶电热风四段式半连续干燥柜,及与此相配套的电热风发生炉和自动控制系统,在国内首次成功地把电能应用到天然橡胶标准胶干燥。设计的供热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控制灵活及运行可靠等优点。从1985年以后已在垦区大部分制胶厂推广应用,替代和部分替代了用油、用柴作干燥能源,不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因避免了森林砍伐,减少了环境污染,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成果1988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云南农垦科技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国家开始对科研成果评奖以来,共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成果5项,获得部级奖励的成果11项,获得省级奖励的成果24项。在这些成果中,有农业26项、工业6项、畜牧4项、气象3项、医药1项。还有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地(厅)级奖励。这些成果的推广应用,对促进农垦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四)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管理体制   第七节 水产业 ☛
000005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