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村文艺创作
文艺会演、 调演等活动是繁荣业余文艺创作, 多出优秀作品, 优秀人才的重要方式。 1953—1994年举办全省性群众业余文艺会演和调演 (含汇报、献礼、 观摩、 比赛等演出) 共35次。文化部门主办的具有较大影响的会演、 调演活动有:
❶1953年3月, 在西宁举行首届民族民间艺术会演大会, 演出节目68个。 其中挖掘出撒拉族的骆驼戏、土族 “安召” 歌舞、藏族英雄史诗 “格萨尔” 等。
❷1957年元月, 举办了第二届全省民族民间文艺会演,挖掘出藏族以 “卓”、 “伊” 为舞蹈语汇的大型歌舞《举杯向北京》、《哈达献给毛主席》、《草原黎明》、 回族宴席曲 《黄菊花》、 土族民间叙事诗 《拉仁布与吉门索》, 涌现出一批民间歌手。 其中乐都县的藏族女歌手乔麻尼和化隆县的藏族女歌手秀日什吉的 “拉伊对唱”被选为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节目, 远赴莫斯科参加演出。
❸1959年春, 举办了全省第二次群众业余文艺会演, 产生了歌舞 《牵龙山上》、 青海道情《敬老院》等不少优秀节目。
❹1959年, 举办了首届农民业余剧团会演。
❺1968年2月, 当时的省革委会举办了全省工农兵、红卫兵毛泽东思想文艺会演。
❻1976年3月, 省革委会文化组举办了全省曲艺调演。同年9月举办了全省业余文艺调演。
❼1978年7月,省文化局举办了全省首届民歌会演。 此后, 各地恢复了民间传统的 “花儿会”, 涌现出了不少优秀歌手,编唱了许多讴歌新时代的新民歌。
❽1979年10月,省文化局举办了青海省群众业余文艺献礼演出, 产生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作品, 涌现出一批新的业余文艺骨干力量。 眉户戏 《一担水》和花儿联唱 《绣出个四化的春天》等30个节目获优秀作品奖; 表演唱 《喜送公粮》和方言话剧 《多管闲事》等27个节目获集体表演奖。
❾1981年10月, 省文化局在西宁举办了全省灯影戏会演。这次会演的演员新、表演新。
❿1982年11月, 省文化局在乐都县岗沟公社举办了全省社火改革观摩现场会。 (11)1984年, 省文化厅在湟源县举办了首届灯影戏青年演员观摩演出, 推出了新编藏影戏 《千里迎亲》等一批优秀的藏语灯影剧目, 使藏影戏这一新灯影剧种开始在牧业区流行起来。 (12)1991年6月, 省文化厅举办了全省群众文艺调演。 通过调演培养和锻炼了农村文艺骨干队伍, 推出了一批具有积极思想内容和一定艺术水平的新节目。 (13)1993年2月, 省文化厅在互助县威远镇举办了全省农村业余剧团调演, 促进了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
在文艺会演、 调演活动的推动下, 农村广大文化工作者和业余文艺骨干按照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的方针, 立足当地, 植根民间,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民族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创作、 表演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 自1980年以来, 全省农村文艺队伍创作演出的文艺作品在全国性文艺演出、 比赛和展览活动中获奖近百个。 1979年3月, 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农民画展中, 青海省农民画家汪鳌的 《山村喜讯》等7幅作品入选参展。 1980年8月, 在北京举行的 “全国农民业余文艺调演” 活动中, 玉树州玉树县藏族卓舞《草原上的小伙子》、互助县 “花儿”对唱荣获优秀节目奖。 1981年在北京举办的 “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中, 湟中县文化馆旦正的作品 《人民的重托》获三等奖。 1983年10月, 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农民画展中, 农民画家裴发邦、 景增卿的 《雕出千古形》、晋生明的 《庆丰年》、 华生兰的 《鸡花图》、 何启财的 《骏马驰原》等4幅作品获二等奖, 其中 《雕出千古形》、《鸡花图》、 《骏马驰原》等3幅作品还被送往国外展出。 1986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 歌伴舞 《欢乐的山村》获创作一等奖, 东乡族青年农民歌手马俊的 “花儿”独唱和黄南州同仁县藏族男子群舞 《丰收龙鼓》两个节目获表演、编导5个二等奖, 藏族女子群舞 《草原春秋》和女声独唱 《同舟梅朵》 获表演、 编导6个三等奖。1989年循化县道帏乡宁巴村藏族男子舞蹈 《吉祥的龙鼓》在云南举行的全国部分省区民间广场舞蹈会演中获优秀奖。 1990年10月在山东维坊市举行的全国农民歌手邀请赛中, 湟中县藏族女歌手华松兰荣获二等奖; 大通县土族歌手林生龙、湟中县藏族歌手索南吉获优秀歌手奖。 1992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民族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 民和县文化馆吕晓明演唱的 “花儿” 《大佛爷坐在桦林山》 获二等奖。1992年9月, 黄南州同仁县的藏语皮影戏 《千里迎亲》在全国木偶、皮影戏会演活动中, 获得优秀演出奖和优秀影人造型奖, 藏族演员罗藏尖措和夏吉力毛获优秀表演奖。 1992年2月青海土族、撒拉族演出队参加了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 土族舞蹈 《迎亲》、撒拉族舞蹈 《阿里玛》还参加了全国56个民族文艺展演和优秀节目的会演活动, 节目以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2年9月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民族之花” 评选活动中, 青海参选的6名撒拉族、土族演员其中有2人获金花奖, 2人获银花奖, 2人获宝石奖。 1994年11月湟中县西堡乡文化站刘世伟创作的小戏 《果园会》获全国第四届 “群星奖” 优秀奖。 1997年8月, 大通县文化馆李洪盛表演的贤孝《有一个好司机》获全国第七届 “群星奖”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