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农机管理服务体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农机管理服务体系

(五)农机管理服务体系

黑龙江省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是从1982年开始, 经过13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通过兴办农机经营实体, 全省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县 (市)农机服务组织为龙头, 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为骨干, 以村农机服务队和个体农机户为基础, 上下贯通, 横向相联的农机服务网络。已逐步具备了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 为农民增收,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服务的功能。截止1995年末统计, 全省农机社会化服务总收入达77.7亿元,创利税30亿元。其中县以上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及事业单位兴办的服务实体总收入17.6亿元, 年利税1 600多万元; 乡镇农机服务站1 031个, 实现总收入4.4亿元, 年利税2 400多万元; 村农机队、村农机联合体、村农机协会分别达到4 937个、1 011个和1 359个,农机经营总收入4亿元, 年利税4000多万元; 个体农机户已发展到45.6万户, 每年农机作业达6亿多标准亩, 农机经营总收入达51.7亿元, 年利税3.1亿元。
1. 乡 (镇) 农机管理服务站。黑龙江省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 是在原公社农机管理站和农机修理厂、农机供应站 “三合一” 的基础上组建的。1982年共建成 “三合一” 农机管理服务站335处。1985年达到966处, 1990年达988处, 占黑龙江省乡(镇) 总数的82%。到1995年, 已发展到1 031个,占黑龙江省乡镇总数的98%。年产值4.4亿元, 创利税2400多万元, 其中开办供油站1 049个, 配件商店934个, 农机维修部1 039个, 代耕服务队519个,农副产品加工349个。职工共有10 899人, 其中占用事业编制人员566名。这些人员担负着乡镇农机管理、技术推广、驾驶员培训、安全监理、油料计划和分配、零配件供应、农机维修、农机经营代耕、农机化统计和财务管理等项工作。他们除完成农机服务项目外, 还积极拓宽服务领域。目前已有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十几个服务门类。服务功能日益增强, 在为农业生产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促进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做法是:
(1) 提高认识, 深化改革, 把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机工作的重点来抓。1992年省政府召开农口办实体工作座谈会, 使农机部门的领导提高了加快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 坚定了围绕服务办实体, 办好实体促服务的决心。深刻认识到办好服务实体: 一是发展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需要, 二是发展农机化事业, 提高农机地位的需要, 三是转变职能的需要。
(2) 积极创办经济实体, 扩大服务领域。黑龙江省各级农机部门, 在创办经济实体中, 始终坚持围绕服务办实体, 办好实体促服务的方针, 做到了三个围绕。
❶围绕自身优势办实体。1991年以来, 全省农机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大办服务型实体。利用经营农用油的优势, 创办农用油料经销公司和加油站。1991—1995年黑龙江省共开办农用油料经销公司40多个,农机加油站110个, 改进扩建乡、镇供油站300多个。发挥农机产品供应主渠道的作用, 创办农机物资供应公司。1991—1995年全省已有400多个乡镇农机服务站扩建物资供应部门。1991年以来, 全省乡镇农机服务站开办米面、饲料、食油加工厂300多个。此外, 还在种植业、养殖业、农机产品加工上有较大突破。
❷围绕产业办实体。按照省委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 结合农机部门的实际, 黑龙江省农机局大胆提出了 “要立足农机, 跳出农机”、“面向市场, 服务社会” 的思路, 积极围绕产业开办经济实体。围绕牧业办实体。仅绥化地区乡村农机服务站就开办了养殖场近100个, 庆安县丰收乡农机站1994年投资5万元, 建起了两栋250平方米标准化百头养猪厂, 经济效益可观。围绕粮食精深加工业办实体。黑龙江省是产粮大省, 粮食加工业发展潜力很大。根据这一优势,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适时提出了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1991—1995年全省乡镇农机服务站共开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300多处。如肇东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建成谷子培育、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实体, 生产具有抗衰老作用的富硒小米, 深受广大销费者的欢迎。安达市乡镇服务站1994年上粮食烘干设备, 一个秋天就烘干玉米4 000多吨, 创利税60多万元。围绕种植业办实体。农机部门即有技术又有机械, 利用全省开垦五荒资源的机械, 开办小农场。1995年在全省农机乡镇服务站队共开办规模不同的小农场100多个。农副产品企业300多处。
❸围绕市场需求办实体。克山县河南服务站, 根据当地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生产井管子、小火炉子、铁大门等, 深受农民欢迎。嫩江县科洛乡农机服务站根据当地农民建房需要, 生产地面砖等建筑材料, 绥化市宝山镇农机服务站和同江市乡镇农机服务站生产木制品和玻璃纤维制品, 出口日本、韩国、荷兰、俄罗斯等国, 都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完善经营机制, 增加农机服务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力。1983年6月,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在拜泉县召开了全省农机工作会议, 重点交流了公社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建设经验, 并拟定了《黑龙江省农村人民公社(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实施细则 (试行)》, 进一步明确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性质, 既是乡、镇一级农机化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 又是为农村牧副渔生产,农业机械化,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服务的农机经营单位。会后, 各地都积极行动起来, 本着勤俭办站的方针, 抓紧建设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同时, 各地在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中, 也注重抓了农机服务转换经营机制工作。
❶因地制宜实行股份合作制。据1994年统计: 全省兴办经济实体, 个人入股投资2 000多万元, 占资金总数的1/3。共创办股份合作制经济实体1000多个, 其中县 (市)农机股份合作制实体100多个, 乡镇服务站兴办股份合作制实体400多个, 村级创办股份制农机队500多个。
❷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多数实行统一管理, 个人承包经营, 定额上交, 自负盈亏。也就是交足国家的, 留够机站的, 剩余全是自己的。这种经营办法全省比较普遍, 约占90%以上。其优点是简便易操作;领导省心; 能充分调动承包者的积极性; 企业不拿赔头。
❸实体领办人员实行聘任制。除了聘用本企业人员外, 还向社会上公开招聘, 打破了干部的铁饭碗和终身制。绥化地区全区各类实体共招聘107人, 较好地解决了人才不足的问题。
❹实行目标效益工资制。取消职工档案工资。特别是乡镇农机站肩负一定的管理职能, 又有经营服务项目, 对于管理人员, 实行目标效益工资, 完成任务按档案工资基数发工资, 超额完成从企业利润留成中奖励, 完不成者扣发工资, 一般都实行打分制。
(4)加强领导, 保证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❶把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主干线, 成为政府行为。从1990年开始, 黑龙江省政府开展“铁牛杯”竞赛和农机化工程,农机部门利用这个契机, 把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铁牛杯”竞赛和农机化工程项目之中, 使各级政府帮助抓。由于政府帮助抓, 各县(市)都把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之中, 层层签定责任状, 层层抓落实。
❷典型引路, 分类指导。树立各类典型: 在各种农机会议上让典型发言介绍经验, 利用农机简报、刊物介绍其做法,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搞好宣传。外出参观学习, 开阔视野: 几年来, 省、市 (地)、县农机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到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参观考察,通过参观, 学到了经验、开阔了思路。采取分类指导, 重点突破: 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 指导全省发展路边经济、山边经济、城边经济。1992年根据油料市场并轨的实际, 指导全省普遍建农机加油站; 从1994年开始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局又号召全省农机部门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业。
❸协调用活政策。从1993—1995年,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局在协调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92年省政府出台了 《关于贯彻国务院国发 (1991) 59号文件的通知》。省农机局利用这个机会, 把农机部门可以经销农用油料的问题写进省政府文件, 从此农机部门变代销为经销, 经济效益大增。1993年为了提高农机供油站经济效益, 省农机局与省物价局、省农委联合出台了提高农机供油站经销油料批零起点的通知,把批零起点由50公斤提高到180公斤。1994年末省农机局与省国税局协调, 经过省政府批准, 全省乡(镇) 以下农机部门经销农用油料免增值税, 每年节约支出约800万元。
2.村农机管理服务队。1982年以后, 原有的大队农机队大部分解体。随着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建立, 各地从实际需要出发, 先后试办了一些村级农机管理服务队, 在1982年组建初期, 大部分是由原农机队长和几名驾驶员承包经营, 履行原大队农机队的各项任务, 管好用好全部农业机械, 在为本村农民种好地前提下,从事其他生产、服务项目, 实行有偿服务、自负盈亏, 同时按承包合同上缴机械折旧费、大修提成和管理费。1984年, 出现一些农户自营和联营大中型农业机械, 使一批村级农机管理服务队, 逐渐分化为农机服务专业户和农机联合体。据1985年不完全统计, 全省村级农机管理服务队仅有414个, 根据黑龙江省农机管理局制定的《关于组建村农机管理服务队的方案》, 实行以农为主, 综合经营, 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凡是原来机械程度高, 技术力量强,领导善经营, 会算计的村农机服务队, 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双城县金星农机服务队, 1983年开始,由原大队农机队12名机务人员承包经营集体所有的大、中、小型拖拉机共4台, 机引农具12台。服务队和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 实行“四定”: 一定任务(全村全年的机耕任务); 二定机具; 三定收费标准(0.85元/每标亩); 四定提留 (折旧大修和管理费0.1元)。1983年, 由于农机服务队优质服务, 促进了金星村增产增收, 全村粮豆作物比1982年增产31.8%。人均收入510元, 比过去最高年份170元增长2倍,农机服务队全体成员人均收入1 689元, 比1982年889元, 提高90%。
1990年, 由于集体所有大型农机具增多, 全省恢复和新建了1 497个村级农机管理服务队, 促进了农村统分结合的双重经营 (农机服务队和农机户) 结构的发展, 加强了统的功能。普遍推行 “集体所有, 统一管理, 按亩收费, 提留上缴, 自负盈亏” 的管理办法。农机队内部实行车组承包定额管理, 单机核算,按劳取酬, 如望奎县共有189个村, 村村建立了农机管理服务队, 集体所有链轨拖拉机284台, 轮式拖拉机124台, 小型拖拉机2 875台, 各种配套机引农具7 053台 (件), 固定资产总值4 000多万元。该县从1985年开始狠抓农机队基础建设, 全县42个村把办公室让出来给农机服务队, 有32个村把原来卖掉的农机队房屋又买了回来, 有115个村新建和维修成全砖结构的房屋和库棚。“五有”建设达100%。其中有50%的场库棚建设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同时狠抓了机具技术状态升级赛。到1990年, 全县大型机具技术状态完好率全部达到95%以上, 平均每台大型拖拉机年作业量达467公顷, 机械化程度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 机械播种达到62%, 机耕面积达85%,机械深松、深施肥达2.13万公顷, 较好地发挥了大型农业机械的作用, 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连片种植、统种分管得生产方式的形成。到1995年, 黑龙江省共有村农机管理服务队4 937个, 农机经营总收入4亿元, 年利税4 000多万元。
3.群众性的农机管理服务组织。黑龙江省农村在组建农机管理服务站、队的过程中, 引导广大农机经营户成立了农机经营者协会, 据1986年统计, 全省共建协会878个; 在没有农机服务队的村, 设置了农机管理服务员8 314人, 并出现了各种农机服务专业户3万多户。在各级农机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 开展了广泛的服务工作, 既维护了农机经营户的正当权益, 又协助政府加强了对农机户的管理。如尚志县尚志乡红旗村, 是全县有名的农机运输专业村。从1985—1987年, 全村农机运输专业户发展到59户, 共经营拖拉机74台。1987年农机运输总创收达113.4万元, 占全村农副业生产总收入73%, 有38户收入超万元, 占运输专业户总数64.4%。为了正确引导农机运输专业户的发展, 在村委会的领导下, 1985年红旗村成立了两个专业协会, 一是农机协会, 二是运输协会, 一套人马两个牌子。村长任协会主任, 主要任务是为专业户代办机车牌照、油证、交通运输管理费、养路费, 缴纳各种税款, 结算往来帐目等等, 并负责承揽运输活计, 按实际收入提取3%管理费, 作为协会的活动经费。协会和交通部门联系, 使全村农机运输专业户享受了农业运输50%的优惠待遇,每年平均为专业户节省开支3万多元; 与税务、工商管理部门联系, 每年协助国家增收税款5万多元, 兼顾了国家和个人利益; 1987年为专业户办理结帐手续, 就为他们增收节支59 200元。除此, 红旗村还自办了金融服务站, 以本村公积金6.5万元做基础。1985年村长配合两个协会, 重点扶持18户农民购买了拖拉机, 扩大了农机运输专业户的队伍, 帮助了不少农户脱贫致富。在农机运输专业户的带动下, 全村出现了各行各业户210户从事专业生产。服务行业劳力, 已占全村劳力总数的60%, 促进了全村经济繁荣。红旗村原是个 “三靠村” (吃粮靠返销, 生产靠贷款, 生活靠救济), 1982年以前, 生产收入水平很低。改革后, 1985—1987年3年平均, 全村农副业总收入147.1万元, 比1982年增长4.8倍; 粮食总产量730吨, 比1982年提高1.4倍。1995年全省共有村农机协会1 359个, 农机联合体1 011个, 个体农机户45.6万个, 每年农机作业量达6亿标准亩,农机经营总收入达51.7亿元, 年利税3.1亿元。

☚ (四)劳动管理   第三节 农机修造与供应 ☛
0000727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