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集中培训
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和实现中心任务的需要出发,利用各种阵地和形式,对农村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班根据培训对象、目标和农时季节等情况,坚持长中短班结合,短者三五天,中者二三个月,长者五七个月甚至更长。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2年下半年至1953年上半年,对全省93%的农村党员进行了以党员八项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党员增强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自觉性。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之初,进行了以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为内容的培训,对于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起到了积极作用。1956年党的八大以后,主要进行新党章教育,从而增强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1959年全省有1万名基层干部参加了县以上党委组织的以“高举三面红旗”为内容的集中培训。这次培训,虽然有力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但也错批了一些对高指标、浮夸风有意见的党员。1961—1964年的培训,突出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党的优良传统等内容,对于克服“左”的影响、恢复党的作风,加强党的纪律,调动党内积极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办的培训班,多是以大批判开路,“搞路线分析”,突出“批林批孔”、“继续革命”等内容,造成了党员思想上的混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各级党组织努力增加办班次数,提高办班质量,对于提高党员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1979年开展了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随后又围绕“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内容进行了一系列培训,进一步统一了党员的思想,增强了党性观念。1985年后,农村党员培训逐渐走上阵地网络化、内容系统化、形式多样化、工作制度化的轨道。在坚持政治理论教育同时,增加了商品生产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内容。全省各乡镇都建起了党校,多数村建起了党员活动室,为党员培训提供了条件。1985—1987年的3年间,全省乡镇党校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842期,参加培训176万人次。1987年,省委组织部、农工部和省乡镇企业管理局联合在四平市举办了为期1个月的以发展商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全省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为搞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基本知识的系统培训,全省各地共编印教材287种,印发55.6万册,其中省委组织部直接编写的《怎样当好村支部书记》、《党的基本知识》、《做合格共产党员》、《农村改革和政策》、《农村商品生产知识》、《种养业科学新技术》等6种教材,印发了21万册,还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在全省各乡镇党校播放了《以共产党员名义》、《她的路》、《小巷春风》、《种子》等224部电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