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贫困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贫困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

(二)贫困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

据1986年统计,17个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占全省县(市)总数的27.42%;土地面积3 023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91%;人口551.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0.07%;耕地28.20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2.41%。省重点扶持的201个贫困乡(镇)占全省乡镇总数的20.88%;人口410.155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5.12%;耕地面积24.59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9.5%,人均耕地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地区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有如下特点:
1.自然条件差,资源有待开发。福建贫困县、乡多地处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气候寒冷,土地贫脊的穷山恶水。尤其是耕地分散,地块小的山垄田占相当部分,耕作条件差,低产田面积占全省的30%。而且经常受到台风、暴雨、洪涝、寒流低温、泥石流等灾害的侵袭。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及工作中问题,农作物产量低,商品生产很差,有相当部分乡、村长期处于“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回销”的境地,甚至还有住草棚、睡山洞的贫困户和照明靠松片、篾片的贫困村。但是,贫困地区在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制约的同时,却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
❶再生资源丰富,盛产茶、林、竹和林副产品。1985年福建贫困县、乡的林脂产量达3.29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42.5%;桐油产量0.14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32.5%;竹笋干产量1 630吨,占全省总产量的12.7%;茶叶产量1.61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39.8%。
❷矿产种类多,储量较大。1985年全省探明的50多种矿产中,贫困县约占一半。
❸水力资源较为丰富。据初步勘探,17个贫困县蕴藏量达197.5万千瓦,可供开发的有95.38万千瓦,到1985年才开发13.6万千瓦。
❹山地、草地面积大,为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❺沿海贫困县有4.67万公顷可供开发利用的滩涂和辽阔的海洋水域,是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业的用武场所。
❻一些贫困县还有些驰名中外的独特优势产品,如安溪的铁观音茶,建宁的莲子,连城的土纸、席草,长汀的河田鸡以及紧销的中药材等,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经济发展速度慢,农民生活水平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贫困地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六五”期间,17个贫困县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8.6%,尤其是1985年比1984年增长幅度达15.2%,其中工业发展速度平均增长24.4%,比全省的增长水平21.6%还高2.8个百分点。人民群众生活也有一定的提高,1985年17个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84年增加26元,增长9.8%。但是,由于原来基础差,以及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贫困地区经济仍然落后。主要表现:
❶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而且差距逐年拉大。全省工农业总产值,1985年比1980年增长80.9%,年递增12.5%,而17个贫困县只增长51.1%,年递增8.6%,占全省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12.2%降为1985年的10.2%;尤其是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差距更大,全省1985年比1980年增长46%,年递增7.9%,而17个贫困县只增长36.9%,年递增仅6.5%;人均工农业总产值,1980年全省为519元,17个贫困县则只有314元,仅为全省的60.5%。到了1985年,全省人均工农业总产值已达到877元,17个贫困县仅有444元,仅为全省的50.6%;人均国民收入全省平均是611元,17个贫困县只有364元,仅为全省平均数的59.6%;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是396元,17个贫困县只有314元,仅为全省的79.3%。贫困乡的情况也如此,1985年贫困乡的人口、耕地分别占全省15.1%和19.5%,而农业总产值为10.5亿元,仅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14.2%;粮食总产量为2736万担,仅占全省粮食总产的17.2%;农民人均纯收入仅209元,比全省农民人均396元少187元,低47.2%。
❷农业结构不合理,经营单一,农业生产水平低。贫困地区商品经济落后,仍然没有摆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束缚,农业结构基本是以种植业为主,林牧副渔业发展极为缓慢;在种植业内部,又几乎是单打一种粮食,经济作物的比重很小。1985年17个贫困县人口占全省的20.7%,而乡镇企业产值只占全省的9.2%。由于农业结构不合理,经营单一,加上生产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造成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低下,1984年贫困乡平均每个劳动力创造的农业产值仅81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26.8%。
❸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效益差。由于受地理和交通,以及资金、人才、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贫困地区工业发展极为缓慢,国民经济仍以农业为主。1985年17个贫困县的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5.1%,比全省所占的比重低24.9个百分点,其中地处闽东北的屏南县工业产值仅占30.6%。同时在现有企业中,规模小、设备落后,产品老化,竞争能力低,甚至不少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贫困乡村的工业更为落后,大多仅能从事粮食、竹木产品初加工和简单农机具修理,技术水平低,经营门路狭窄。1985年17个贫困县乡村工业产值只占全省的7.8%。有的贫困乡连一家乡村工业企业也没有。
3.教育落后,缺医少药。“两缺两低”——缺校舍、缺师资和学龄几童入学率低,学生升学率低,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不少乡村学校教室缺课桌椅,且危房多,条件差。一些偏僻山村,上学不便,儿童入学率、升学率都极低,很少念到中学。安溪县长坑乡青苑村新中国成立30多年来只有四个初中生。福安市48个少数民族自然村,其中有25个村一个初中生也没有。1984年,153个贫困乡平均每万人中拥有的普通中学生只有159个,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2%。与此同时,贫困地区师资严重不足,教师合格率也低,民办教师占的比重大。寿宁县民办教师占60%,有的贫困乡民办教师占70%。缺医少药现象极为严重。据卫生部门统计,1986年底,福建每1000个人口才有医生1.1个,居全国第28位,而贫困地区还更差。如寿宁县556个老区基点村75%没有医疗站。地处沿海的贫困乡村看病治病同样也很困难,紧邻广东的诏安县,沿海6个乡镇65个行政村21万人口,1986年只有病床77张,其中2个乡没有卫生院,25个村没有医疗站。不少贫困乡村出现“小病用熬、中病拔草、大病求神保、急病命难保”的状况。由于教育、科技落后,贫困地区人的素质低,人才匮缺,社会落后现象突出。据1986年调查统计,17个贫困县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3.4%, 比全省平均低3个百分点,而文盲半文盲的却占36.7%,比全省平均高出3.1百分点。劳力素质如此,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更缺,如安溪县某乡种植茶园532公顷,仅有一个技术员;柘荣县工业系统中连一个助理工程师也没有。而不懂科学、不相信科学,封建迷信,买卖婚姻、赌博等落后、愚昧的社会现象在贫困地区则普遍存在着。
4.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贫困地区多数地处山区,现有乡村公路大部分是民办公助修建的,公路等级差,且不少是断头路。到1986年还有70%左右行政村不通公路,有的甚至连机耕路也没有,生产、生活物资仍靠肩挑背驮。长汀县百丈村,全村一年进出货物9万公斤,全靠肩挑背驮,花掉了3.6万个工日,约占全村年劳动工值的一半。上杭县通贤乡138个村民小组中,有98个村民小组仍用松明、竹片照明,用手工、水碓加工粮食。还有不少贫困乡的村庄不通电话、不通广播,信息传递十分困难,一星期只送1—2次报刊、信件,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政和县澄源乡一些偏僻山村,到1986年仍有人穿着清朝的衣服。生产、生活手段差,还表现在贫困地区机械设备少。1985年17个贫困县平均每百户才有1.1台小型手扶拖拉机, 比全省平均2.3台少1.2台;每百户只有胶轮手推车12.9辆,也比全省29.9辆少17辆, 其他农机具拥有量也比全省少。
5.生产资金不足,无法扩大再生产。据1984年统计,153个贫困乡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有97个,占63.4%;100元以下的有7个,占4.7%。经常接受民政部门救济的特困户有15.57万户, 占贫困乡总户数的24.8%。相当部分农民缺衣少食,生活十分困难。据建宁县对87户贫困户进行调查,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有48户; 87户欠债累计达73776元,户均848元,人均178元。福安市上白石乡春臼前自然村10户人家56人,1984年人均所得不足30元,人均口粮仅99公斤,生活难以维持。贫困地区群众生活困难,又直接影响生产资金投入的不足。据统计,1985年17个贫困县每个农民期初平均存款和手存现金仅34.7元,比全省平均少10.8元。不仅自有资金少,且贷款也少,1985年17个贫困县每个劳力从银行、信用社得到的贷款仅30.11元,比全省平均少57.7元,只有全省平均每个劳力得到贷款额的34.4%。这样,贫困地区扩大再生产,甚至简单再生产也受到了阻碍,而这种阻碍反过来又加重生活上的困难。

☚ (一)贫困状况   二、扶贫政策 ☛
0000893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