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评价与展望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农业信贷作为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信贷支农以“科技兴农”、“信贷扶贫”等领域为重点,取得了新成效。
❶加强了对先进、成熟、适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信贷支持;
❷加强了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工作的支持;
❸积极引进世界银行农村信贷项目,增强农村信贷实力,促进全省创汇农业的发展。仅“七五”期间,全省行、社对农村第一、第二产业发放引进、选用、开发新品种以及与运用新技术相关的各类贷款达52.87亿元,发放与企业科技进步相关的贷款约1.4亿元;对贫困地区累计发放各项贷款44.42亿元,其中一般农业贷款(包括乡镇企业贷款)达29.52亿元;省农业银行作为中闽信贷机构,引进了世界银行信贷项目贷款,至1990年止已使用世界银行贷款4 160万个特别提款权(折合人民币2亿元),加上农业配套贷款和项目单位自筹,实际已完成世界银行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主要用于发展水产、水果等出口创汇产业以及这些产业的加工配套项目。
当前,农村金融信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❶农业贷款的增长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农业贷款的增长速度低于工业贷款、商业贷款的增长速度;
❷社会资金拥有量地域间有很大的差异;
❸农业扩大再生产比较效益低,风险大,因而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农村集体、农民资金多投向“短、平、快”项目,对农业基础设施、科技推广等中长期项目,由于缺乏统借统还的载体,资金投入环境较差。二是非正常贷款占有较大比重,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各项农业贷款的周转使用, 影响了农业信贷持续稳定投入。这些情况和问题,有必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与信贷改革,进一步发挥以国家为主体的农村金融力量的引导、催化作用,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把农村经济推向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