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设备引进
1.农业机械设备。从日本引进联合收割机,到1996年底共引进207台,其中CA335型半喂入履带式联合收割机95台,PRO481-M型112台。经过试验和性能测定,能适应郊区水稻机械收获的要求。
1985年上海星火农场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引进两台秸秆打捆机,特别是秋收稻草的打捆处理,与大型收割机配套使用,效率最佳。
2.气象设备。气象设备的引进始于1956年,同年从芬兰引进探空仪、无线电定向测风设备,进行高空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综合观测。1959年从英国引进SNW-51型风暴探测雷达,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天气雷达站,用于监测半径4公里以内的降水以及雷暴、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1986年从加拿大引进PGV-36型人工气候箱,由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用于农业气象模拟试验。1986年从美国引进PDP-11/44和VAX-11/780计算机各两套,翌年正式投入使用。1977年引进、移植、开发美国MOS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用国产DJS-6计算机演算,使用三层模式预报,对上海降水概率的模式输出统计预报,1978年投入业务使用。1983年用MOS预报方法研制了上海市和4个县的初夏、盛夏降水预报和大雨、暴雨的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方法,于1984年投入业务使用。
“八五”期间又引进、移植、开发了美国中尺度MM4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九五”以来引进、移植、开发美国当代先进的MM5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美国WSR-8D天气雷达,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
3.蔬菜、花卉栽培温室。1986年4月,从美国引进一套具有80年代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全封闭控温花卉栽培温室,并附有两吨雪佛兰冷库车1辆、风冷式冷库72平方米、旋转式温室耕作小型手扶拖拉机1台。同年9月,上海县农业良种繁育场与上海市土产进出口公司组建“上海花卉联营公司”,11月派出3名技术人员赴美国进行考察培训。1987年3月设备安装调试并正式投入生产。该温室占地5 172平方米,由16幢拱形钢化玻璃房组成,每4幢为1个单元。其中,1个单元用于育苗,另外3个单元用于花卉栽培。夏天高温利用排风扇、水帘、遮阴布和喷淋装置来调节室内温度,起降温作用;冬天气温过低,采用热气排风扇,将蒸汽送进温室,使室内的花卉免受冻害,在育苗的温室内安装氖灯和水汀提高温度。
1995年,上海农工商(集团)总公司东海蔬菜示范基地,从荷兰引进3.08公顷钢结构玻璃温室。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从荷兰引进3.07公顷钢结构玻璃温室。宝山罗店园艺场从以色列引进2.86公顷钢结构薄膜温室。闵行区马桥园艺场从以色列引进3.07公顷钢结构薄膜温室。南汇蔬菜园艺有限公司从以色列引进3.07公顷钢结构薄膜温室。以上15公顷温室的项目费用,共计人民币5 741万元(约合690万美元),平均每平方米380元,每亩投资25.4万,加上国内配套设施建设共计9 786万元。整个温室设备包括钢结构系统、帘幕系统、加热系统、屋顶喷淋系统、二氧化碳系统、计算机及电气测控系统组成,是现代化智能型温室。通过消化吸收15公顷现代化温室产生了良好的效益,栽培的蔬菜产量高、品质好。以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为例,3.07公顷温室平均每公顷生产蔬菜21.92万千克,其中番茄达34万千克,樱桃番茄也达到16万千克。
4.禽蛋孵化设备。上海郊区先后从国外引进200套孵化出雏设备,包括孵化机、出雏机、蛋架车、倒盘机、二氧化碳测试仪等。其中,从荷兰引进孵化出雏设备15套,从比利时引进孵化出雏设备42套,从日本引进10套孵化出雏设备,从加拿大引进133套孵化出雏设备,由于引进了较多的禽蛋孵化设备,提高了上海家禽的供种能力,成为全国家禽供种基地。
5.复合维生素制造设备。1986年12月,中国牧工商联合总公司与瑞士霍夫曼罗氏药厂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技术合作方式,由瑞方向上海新扬兽药厂提供年产50~100吨复合维生素车间的搅拌、筛选机分装设备,有电子秤、搅拌机、筛选机、分装机、除尘器等22台(件),以及相应的联结配件和零配件。总金额为25万美元。1987年9月,新扬兽药厂派出3名技术人员赴瑞士接受技术培训。1988年2月设备抵沪,经安装试车、5月正式投产。达到预定年产100吨复合维生素的生产能力,成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