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草场类型
按国家统一标准, 黑龙江省共有5个草场类, 24个草场组, 106个草场植被型。
1.草原类草场。草原类草场属于地带性草场。主要分布在松嫩草场的漫岗、缓坡。土壤为风沙土和草甸土。草场面积为6.76万公顷, 其中可利用面积近6万公顷。年总产鲜草14.26万吨, 其中可利用鲜草10.84万吨, 载畜量为5.94万个羊单位。草原类草场以优势草种羊草、冰草、隐子草、苔草、山竹子等构成多年生根茎禾草组, 多年生丛生禾草组, 灌木草场组, 共3个组6个草场植被型。
2.草甸草原类草场。属于地带性草场。主要分布在松嫩草原的平坦开阔地、漫坡和江河两岸二阶地。土壤为草甸土、苏打盐碱土、黑钙土、黑土、风沙土等。草场面积178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55.2万公顷。年总产鲜草542.8万吨, 其中可利用鲜草406.37万吨。载畜量222.67万个羊单位。草场主要优势草种是旱生、广旱生的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 牧草种类有30种。共6个组23个草场植被型。
3.草甸类草场。属非地带性草场。多是零散条块状, 分散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平原低地、丘陵坡地和土壤水分充足的江河两岸。土壤为草甸土、暗棕壤、白浆土。草场面积65.2万公顷, 其中可利用面积56.8万公顷。年总产鲜草291.66万吨, 其中可利用鲜草222.6万吨。载畜量121.98万个羊单位。牧草种类主要是多年生的中生、旱中生的野古草、大油芒、拂子茅和广旱生羊草等。共7个组24个草场植被型。
4.沼泽草甸类草场。属非地带性草场。主要分布在江河两岸、低洼地、三江平原、大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的山区、半山区的河溪两侧, 山上的碟型洼地以及季节性积水地。土壤为沼泽草甸土、草甸沼泽土、苏打盐渍土、白浆土。草场面积为475.9万公顷, 其中可利用面积376.4万公顷。年总产草量3548.13万吨, 其中可利用鲜草2737.48万吨。载畜量1499.99万个羊单位。草场以湿生、湿中生、沼生的小叶樟、狭叶甜茅、乌拉苔草、三棱草、塔头苔草等构成。共6个组43个草场植被型。
5.沼泽类草场。属于非地带性草场。分布在常年积水的江河两岸、湖泊周围、山间河谷闭流区等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漂筏甸子。土壤为沼泽土、泥炭土。草场面积27.25万公顷, 其中可利用面积13.83万公顷。年总产鲜草185万吨, 其中可利用鲜草138.32万吨。载畜量75.79万个羊单位。草场主要以湿生、沼生的芦苇、毛果苔草、漂筏苔草、狭叶甜茅、三棱草、香蒲等优势种和亚优势种及杂类草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