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林基地建设
安徽经济林品种多,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建设,全省现已发展了一批名、特、优、新品种的经济林基地。主要有:
1.板栗。安徽板栗的栽培历史悠久,但新中国成立初期产量很低,年产量不到1 000吨。70年代,上升到1 500吨。1986年,产量达4 000吨。现全省板栗面积已达133千公顷,每年产量都在万吨以上,出口都在千吨以上。主要产区是广德县、宣州市和山区的金寨、太湖等县。品种主要有大红袍、粘底板、二新早、软刺早、迟栗子、叶里藏、大油栗、蜜蜂球、处署红、乌早。
2.油茶。1949年以前,油茶林栽培面积仅18千公顷左右,以六安地区和黄山市为主,其次为安庆市、宣城地区各县。50年代后期,在歙县建立了特种经济林场,发展以油茶为主的经济林;70年代,该场的油茶林面积已达600多公顷左右。据统计,1982年全省油茶新、老林面积约为67千公顷左右,其中6.7千公顷以上的县有祁门、宁国、舒城、霍山、潜山、太湖6个县;3.3千公顷以上的有休宁、歙县、黄山区、东至、六安、金寨6个县(区);660公顷以上的有黟县、石台、青阳、广德、宣城、泾县、贵池、岳西8个县(市)。1982年,全省产油茶籽638.5万千克,正常年景全省油茶约在150万千克左右。由于产量不高和市场变化的影响,现全省油茶面积仅有27多千公顷,年产油茶籽仅在200万千克左右。
3.枣。安徽枣树栽培历史千年以上。宣州市水东镇称之为“蜜枣之乡”,现有枣树667公顷,1986年,产青枣175万千克,加工成蜜枣125万千克。全省枣树面积达4千多公顷,主要分布于宣州、歙县、繁昌、贵池等县市。优良品种有十几种,主要有圆枣、焦枣、长枣、什枣等。全省枣年产量达700多万千克。
4.山核桃。1984年,全省山核桃面积为3.1千公顷,产量为120万千克。近年随黄山旅游者的增多,山核桃已成为紧俏商品之一。全省山核桃面积为9千公顷,年产量为1 600吨。主要产区为宁国、歙县、绩溪3县,产量和面积均占90%以上。
5.笋用林。全省有竹林面积213千公顷。竹种资源也很丰富,其中毛竹、刚竹、桂竹、旱竹等很多竹种宜作食用笋。全省有专用笋用林近2.7千公顷,笋材已用林近6.7千公顷。据统计,年产笋干近3 500吨,其中年产量达100吨以上的有广德、宁国、歙县、绩溪4县。
6.苹果和梨。近几年,阜阳地区和宿县地区北部沿黄河故道潮土上,红富士苹果得到了快速发展。两个地区苹果面积已达53千公顷,挂果收益面积27多千公顷。
梨在全省各地都有栽植,品种也较多,有雪梨、酥梨等。砀山酥梨产于砀山,以其个大、皮薄、酥脆、甘甜多汁、色泽艳丽而闻名于世。1949年,全县仅有梨树15万株,产量不足5万千克,近十几年在百里黄河故道两岸建立了十几个国营果园场和数百个社队果园场,酥梨面积已达20千公顷,全县酥梨年产量达1.5亿千克,每年出口均在150万千克。
安徽经济林生产历史悠久,还有其他较多的名、特、优经济林产品基地。如怀远石榴、凤阳等地贡柿、歙县枇杷、黟县一带香榧,基地面积都在660公顷以上。还有怀宁辛荚、太湖香椿、岳西的猕猴桃等基地面积也都在333公顷以上。
安徽正在开展林业二次创业,把调整林种结构、加快经济林建设放在首位,到2000年将建设1 000千公顷的经济林基地。主要有十大基地:
❶水果基地。在阜阳、宿县地区和淮北市再发展苹果、梨6.7千公顷,在江淮丘陵发展小杂果10千公顷,到2000年水果基地将达133千公顷。
❷板栗基地。在广德、金寨、太湖、舒城等县推广板栗丰产技术,使现有133千公顷的板栗林产量能有较大提高,到2000年,年产量可达8 000万~10 000万千克。
❸笋用林基地。在黄山市、池州、宣城、六安地区改造毛竹材或笋材二用林10千公顷,早竹、雷竹笋用林基地3.3千公顷,到2000年使笋用材基地达20千公顷。
❹银杏基地。全省已有银杏3.3千公顷,将以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为重点发展银杏基地27千公顷。
❺青檀基地。现在泾县、青阳、石台、旌德、霍山4县已建基地5.3千公顷,到2000年使青檀基地达12千公顷。
❻山核桃基地。在宁国、绩溪、歙县等县山核桃基地,以推广丰产技术、提高单产为主,适当发展。到2000年使山核桃年产量达400万~600万千克。
❼木本药材基地。全省杜仲基地已有近2.7千公顷,将在池州地区、滁州市发展杜仲3.3千公顷,到2000年达6千公顷。
❽枣树基地。在宣州、繁昌、贵池、歙县等县(市),再发展长枣、尖枣、圆枣、汁枣地方良种4千公顷,到2000年使全省枣树基地达8千公顷。
❾香榧基地。在主产地黟县、休宁县、绩溪县、徽州区一带发展香榧成片基地3.3千公顷。
❿香椿基地。太和、铜陵、东至等县已建有香椿基地1.3千公顷,再发展2千公顷,到2000年使香椿基地达3.3千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