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经济作物资源与分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经济作物资源与分布

(二)经济作物资源与分布

广东经济作物种类繁多,其中主要以甘蔗、果树、蔬菜和茶叶等作物为主,还有烟草、药材、麻类和花卉等土、特产作物。由于丰富的土、水、光、温资源,十分有利于各种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使广东成为多种经济作物的原产地或重要产区。
1. 甘蔗。广东古代栽培的甘蔗品种是竹蔗,1890年出现了白蔗和紫蔗。从1915年开始陆续从菲律宾、印度、台湾等地引进一批品种,逐步替代了古老的品种。新中国成立后,甘蔗选育种工作有很大进展,1958年以来先后育成一批甘蔗良种,配合从国内外不断引入的良种,从而加快了品种的更新换代。主要推广品种有:粤糖63-237、粤糖57-423、粤糖71-210、海蔗4号、台糖134、印度997、选蔗3号、桂糖11号和粤糖C等。
全省大致可分为四大蔗区:
珠江三角洲蔗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蔗糖生产基地,连片的沙围田蔗园和基塘相间的基水地蔗园结构,在世界上是独特的。该区主要品种有粤糖63-237、粤糖57-423、粤糖71-210、粤糖54-176、桂糖1号、台糖160、印度419等。
粤西蔗区。是广东新兴的蔗糖生产基地之一。主要品种有粤糖63-237、粤糖71-210、粤糖63-395、海蔗4号、粤糖65-1279、华南56-12、台糖134、选蔗3号、印度997和桂糖1号等。
粤东蔗区。主要品种有粤糖57-423、华南56-12等。
粤北蔗区的主要品种为赣蔗1号。
轻工部甘蔗科学研究所(广州)和广东省农科院等单位,历年收集保存了大批甘蔗育种材料。
2. 茶叶。全省茶区分布在近70个县(市),形成三种茶类生产区:
北回归线以南东江以西的地带为红茶产区,主要分布于湛江和清远市。品种有云南大叶、海南大叶等。近年新选育的良种有英红 一号和英红九号;正在开发的资源有连南大叶、无咖啡碱毛叶茶和海南大叶等。
东江以东地带为乌龙茶产区,分布在汕头、潮州、汕尾、梅州等市。品种以凤凰水仙、奇兰为主。该区新选育和引进的优良品种较多,如岭头单丛、福建水仙、黄棪、八仙茶、梅占、茗花、大红、铁观音、本山、小叶乌龙和大叶乌龙等。
北回归线以北为绿茶产区。主要分布在肇庆、梅州、河源、韶关和清远等市。现有品种以云南大叶、凤凰水仙、乐昌白毛、仁化白毛等为主。新引进的品种有黄棪、福云六号、福云七号、湘波绿、福鼎大白、梅占等。新选育的良种有乐昌白毛一号。该区正在开发仁化白毛花香型株系等资源。
广东栽培的茶树品种近30个,省农科院茶科所建立了茶树资源圃,收集茶树资源300余份。
3.蔬菜。广东蔬菜资源丰富,品种众多,分为根菜、白菜、芥菜、甘蓝、绿叶菜、葱蒜、茄果、瓜、豆、薯芋、水生等14大类,目前有105个品种与变种。
4.麻类。黄麻传统品种有东莞青皮、吴川淡红皮、潮安青竹麻、揭西黄麻等。引进和推广的良种有新圆1号、粤圆5号和401。主产县为揭西和吴川等县。
红麻传统品种有印度洋麻、非洲洋麻、苏联红麻、台湾红麻和马特拉斯红麻。1983年从青皮红麻中筛选出83-59、原套4号两个株系。目前主栽品种是青皮3号、74-3号等,分布于化州、廉江、始兴等县。
苧麻的品种有乐昌岐苧、乐昌黄皮苧、青皮苧等农家品种,1955年后引进黑皮蔸、黄壳早和白里子青,80年代初又引进芒竹青,圆叶青、湘苧三号等品种。主栽品种为黑皮蔸和芦竹青,分布于乐昌、阳春等县。
5.蚕桑。新中国成立后,广东曾先后选育出“伦教40”、“北区1”、“塘10”、“沙2”、“伦109”、“抗青10号”等桑树新品种,以及“塘10×伦109”、“沙2×伦109”、“北1×伦540”等杂交组合。省蚕业主管部门为了提高蚕丝质量,十分重视优良蚕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从1957年开始推广由省蚕业研究所与华南农学院蚕桑系合作育成的适于广东3—6造饲养的多化性白蚕种南农七号,该品种比改良的黄蚕种“42”单张产蚕增加37.8%,生丝品质提高3—4级,因而很快在广东蚕区推广。1970年开始推广由省蚕种繁殖试验场育成的东34×苏12,蚕丝品质较优,可缫制3A级生丝,成为七十年代中期广东春、秋两造二化性的当家种。至80年代,广东的蚕品种经过多次更新换代,已于1991年实现了全年二化白蚕化,全省蚕丝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
6.花卉。广东自然条件优越,花卉植物品种资源非常丰富,在全国常见的500多种花卉中,占了80%,被誉为“百花之库”。既有草本、木本、蔓藤类花卉,也有球根、水生和肉质植物。有的以观花为主,有的偏重于观叶,也有兼作药用。除了大部分为本地所特有的资源外,通过各种渠道引进了许多外国的花卉品种。加上国内大多数地方的花草都可在广东长期或短期的栽培,因而形成了特有的潜在优势。
广东的木本花卉计有139种。其中以茉莉、白兰、桂花、米兰、白蝉、含笑、夜合、鸡蛋花等香花类种植较多,并很受群众欢迎。尤以白兰、茉莉等作为花茶、香精等主要原料,可获较多的经济效益。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州市郊和珠江三角洲曾广为种植。木棉为落叶乔木,因树干拔高超群,象征革命精神,被誉为“英雄树”,评为广州市花。主要分布于粤中、粤西和粤东等地区。而作为岭南盆景常用的雀梅、橘子、九里香、福建茶、𥵚杜鹃等在各山区均有许多野生树种。多年来有许多优秀的盆景作品,大多从山区取得树桩后再经修剪塑造和栽培而成。
被评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的梅花、牡丹、菊花、兰花、月季、杜鹃、山茶、荷花、桂花和水仙,在广东除了牡丹和水仙不能自产外,其余8种名花都有许多优良品种。例如菊花可分大花与小花两大类,按瓣型有宽带型、荷花型、平盘型、翻卷型、匙球型、雀舌型等20多种。全省初步整理的菊花品种有361个。其中有些品种很适合进行艺术加工,可用来扎作大立菊、物形菊、独头菊、悬崖菊、图案菊等,能在节日中展露活灵活现的景观。昔日我国的杜鹃花大多集中产于西南地区一带。现今广东亦是杜鹃花的产区之一。在全国500多个品种中,广东占有102个。另外还有些是新发现的原生种。大部分分布于阳山、乳源、乐昌、博罗、惠阳、从化、饶平、梅县、信宜等县市。广东因夏季天气炎热,过去花农认为月季难以度夏,向来栽培很少。随着花卉产业的开拓,岭南各地对月季的种植比以前大为增加。目前全省栽培的月季品种共有350多个。其中有不少属于现代月季。当今世界驰名的“黄和平”、“红双喜”、“伊丽莎白”、“黑夫人”等珍贵品种均有栽培。各水乡地区种红色和白色的荷花亦不少,多数以生产莲藕为主,兼顾采花。潮汕地区有许多人家素有侍弄缸荷的习惯,计有荷花品种10个以上。
广东的兰花资源亦相当丰富。大体可分为地生兰(主要是国兰)和气生兰(泛称洋兰)两类。国兰以墨兰和秋兰较多。比较流行的品种有“金边”、“银边”、“黑墨”、“白墨”、“素心”、“金丝马尾”等,在广东各地分布很广,自北纬21°8′—25°31′之间都有分布。粤北的仁化、乐昌、始兴,粤东的丰顺、平远、饶平和粤中的云浮、封开等县均发现有许多野生国兰,可供开拓利用。在洋兰方面,除了产自国外的卡特兰、文心兰、石斛兰、万代兰、拖鞋兰等已经在省内“安家落户”外,广东还发现有石斛兰、虎头兰、一叶兰、拖鞋兰等原生种,证明岭南地区也是少数洋兰的原产地之一。被誉为“洋兰王后”的蝴蝶兰,从20世纪70年代已从台湾引进广东栽培,现已在省内部分地区繁殖推广。
我国的草本花卉也以广东最多。至90年代初全省草本花卉已拥有110多种,每种又有若干新的品种。常见的有竹芋、白掌、椒草、绿萝、春羽、火鹤、秋海棠、龟背竹、大岩桐、花叶芋、鹿角蕨、七彩菠萝、非洲紫罗兰等。这些品种资源大多分布于广州近郊、珠江三角洲和鉴江平原等地。
藤本花卉在园林景观和垂直绿化中也起到良好作用。诸如紫藤、鹰爪兰、珊瑚藤、金银花、爬墙虎、西番莲、炮仗花、老鸦嘴等在广东各地都生长繁茂。属于仙人掌科的肉质植物亦品种繁多,千姿百态,变化无穷。其中球大如盆的金琥,可称为仙人球族之土。设在广州的华南植物园曾收集有大量肉质植物品种,有“仙人球之家”的称号。

☚ (一)粮油作物资源与分布   (三)果树资源与分布 ☛
000117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