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 热量资源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 热量资源 (二) 热量资源热量是生物赖以生存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常以温度的高低、累积的强度及适宜作物生长温度的时间长短作为表征。 ☚ (一) 光能资源 (三) 降水资源 ☛ (二) 热量资源 (二) 热量资源1.温度年型及四季特征。 表1-2-4 1873—1996年各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2)不同温度年型口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积温。暖年,生长季热量条件偏好,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生长期236.7天,比冷年长11.2天;较平年长6.1天;期间有效积温2 780.6℃·日,比冷年高333.6℃·日, 较平年多208.1℃·日。 (3)不同温度年型特征。暖年。年平均气温偏高0.8℃, 四季温度偏高0.7~0.9℃。春季回暖早, 倒春寒鲜见; 夏季35℃高温日比平年多4.4天、较冷年多5.6天; 秋季降温推迟,≥15℃晚稻安全成熟期终日比冷年迟8天、较平年晚6天, 初霜偏晚; 冬季多暖冬、-5℃以下天数比平年少2.2天、较冷年少3.8天; 有较长无霜期及作物生长期。 冷年。年平均气温偏低0.8℃, 四季温度偏低0.5~1.4℃。春季回暖日期推迟, 倒春寒常见; 夏季较凉爽、炎夏期短; 秋季降温早、初霜也早; 冬季较寒冷, 常有严重冰冻; 无霜期、作物生长期短, 期间积温少。 平年。四季气候总体接近常年平均, 气候变化具有多种形式的季节性升降, 有的季节温度偏高、有的偏低; 有的年份夏热冬寒或夏凉冬暖; 有的年份春温较低或秋温较低。 2.农作物生长期间热量资源状况。 (1)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初终期与持续天数及积温。日平均气温大于10℃是喜温作物开始生长及喜凉作物快速生长温度; 大于15℃喜温作物快速生长。从春到秋稳定≥15℃可表示水稻开始分蘖到成熟的生长期。此外, 日平均气温≥5℃三麦开始春发;≥8℃玉米开始生长; 20℃是水稻抽穗开花的最低界限温度等。 (2)作物生长季热量条件概况。通常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终日、间隔日数、积温作为鉴定作物生育环境热量条件优劣的指标。 上海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日平均为4月2日, 终日为11月19日, 持续天数231.4天, 稳定通过10℃初终期间的有效积温平均为2 604.4℃·日。在80%保证率下, 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为4月9日、终日11月10日、持续期222.2天; 有效积温为2 485.8℃·日。但冷暖年之间差异很大, 如≥10℃有效积温最多年1994年达3 146.2℃·日, 而最少年1899年仅2 300.8℃·日, 两者相差达845.4℃·日 (表1-2-5)。 从历史变化看, 19世纪后期到1930年以前各年代, ≥10℃持续期较短, 多数年代不足230天, 有效积温都不足2 550℃·日; 30、40年代有效积温较高,分别达2 630℃·日、2 705℃·日。50年代以来,≥10℃持续期均在231天以上, 20世纪70~90年代增长明显,1991—1997年平均长达240天, 比最短的1873—1880年增加19天。1950年以来各年代≥10℃期间有效积温均在2 620℃·日以上, 自70~90年代每10年约增加 100℃·日积温, 80年代已超过2 700℃·日, 尤其是1991—1997年平均高达2 857℃·日, 较最少的1901—1910年平均值高出400℃·日。 表1-2-5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级界限温度的初、终期和积温表(1873—1997年)
70~80年代, 6~10月、11~5月的有效积温较常年有所增加, 但昼夜温差减小。自1873年有记录以来, 到20世纪20年代, 6~10月≥10℃有效积温均不足2 100℃·日, 最少为2 041℃·日; 自30年代起, ≥10℃有效积温都高于常年平均值2 126C·日。1991~1996年最多, 达2 270℃·日。11~5月≥3℃有效积温平均为1 486℃·日, 其历史演变趋势与6—10月≥10℃有效积温的年际变化相似, 最多的1991—1996年为1 679℃·日。 6~10月平均最高气温28.7℃, 平均最低20.5℃, 昼夜温差平均8.2℃; 11~5月平均最高气温14.6℃, 平均最低气温6.1℃,昼夜温差平均为8.5℃。20世纪50年代前, 上海昼夜温差较大, 尤其是1921—1940年间温差最大达9.5~9.6℃。70~90年代, 最高温度有所下降, 而最低温度则有所升高, 昼夜温差缩小, 1981—1996年, 11~5月昼夜温差7.6℃, 6~10月仅为6.7~6.8℃, 为历史最低。 3.土壤温度状况。 (1) 各深度地温随季节与深度变化的特征。土壤0~20厘米土层月平均地温最低值均出现在1月、最高值都出现在8月, 秋温高于春温。其中, 地表温度年平均值为17℃, 1月平均为4.1℃, 8月平均为30.5℃。上海年平均地表温度地区差异不大, 在17.0~18.1℃之间。 自地表面到5、10、15、20、40厘米各深度处地温月际变化, 主要受地表热量收支的盈亏所制约, 由于土壤的导热性能不良, 所以热量在上下层传输过程中, 土层愈深, 温度的变化愈小, 高低温出现的季节愈滞后。在11月~次年2月地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 4~8月则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 3月及9~10月属过渡季节, 地表与地中温度相差不大, 随土壤深度的增加, 地温先是略降,后微升(表1-2-6)。 表1-2-6 各月各深度平均地温统计表(1961—1990年)
(2)稳定通过各级界限地温初终期及有效积温。在0~20厘米深的土壤中,随深度的增加,稳定通过10℃、15℃、20℃初日滞后、终日推迟、持续期延长而有效积温呈减少趋势。 0~20厘米土壤各层在3月27~28日出现≥10℃初日;4月21~24日稳定在15℃以上; 5月20~26日升到20℃以上。而在10月4~10日,0~20厘米各层陆续降到20℃; 11月2~9日出现15℃终日;11月21日~12月1日10℃结束。降温速度稍快于升温速度(表1-2-7)。 表1-2-7 各深度地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的初终期、持续天数与有效积温表
各界限温度有效地积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0厘米比地表降低10%~26%。 浅层地温的年际变化很大。5厘米地温≥10℃初日最早出现在3月10日、最晚4月12日, 相差约1月; 终日最早出现在11月7日、最晚12月13日, 相差也有1月余; 持续期最长266天、最短222天, 相差达44天; 有效积温最多3 153.2℃, 最少2 617.1℃,相差536.1℃。 4.初终霜冻与无霜期。 (1) 初终霜冻起讫期和霜日数。上海郊区平均初霜期为11月13~18日。终霜期为3月26日~4月3日。上海年平均霜日数以松江、嘉定最多, 为53天,靠长江口的宝山区最少为33天, 其余在45~50天左右。各月平均霜日数以1月最多, 为11.0天, 12月次之, 为10.3天。10月早霜平均仅0.1天, 4月晚霜平均为0.6天。初终霜冻年际变化较大, 最早初霜为10月22日 (1979年), 迟的年份到12月中旬才出现;最早终霜出现在2月中旬 (宝山2月19日), 最迟终霜见于4月23日 (1909年、1959年)。终霜结束晚、初霜出现早对农业作物危害较大。 (2) 无霜期。上海无霜期大致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时期一致。自 1892年有霜记录以来至1996年,平均无霜期238天,最长352天(1892年),最短198天(1962年)。上海无霜期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崇明、嘉定的西部无霜期较短,在225天以下,其次是松江、奉贤、金山和南汇部分地区,为225~230天,而上海中部、崇明东端及长兴、横沙岛多在230天以上。但总的看来,地区差异比年际波动小。上海各地最长无霜期可达258~274天,最短年份仅为193~205天,相差可达57~81天。 ☚ (一) 光能资源 (三) 降水资源 ☛ (二) 热量资源 (二) 热量资源1.年平均气温。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在11.1~12.5℃之间,地理分布基本倾向是东南部偏高,向北气温逐渐降低,蓟县的观测站点由于设在北部山区山前,气温稍有偏高。天津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甚至比南部的静海县等地也高,与城市热岛效应有关。纵观天津市各地,年平均气温差别不超过1~2℃。 ☚ (一) 光能资源 (三) 降水资源 ☛ 1.气温/2.气温年、日变化/3.热量资源分布和利用 ☚ 2.日照时数 1.气温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