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产良(原)种繁育
安徽水产良(原)种繁育的主要品种有罗非鱼、杂交鲤、良种鲫、革胡子鲶、淡水白鲳、加州鲈鱼、南方大口鲶等良种以及青、草、鲢、鳙、河蟹原种。其繁育生产情况分述如下:
1.罗非鱼。1959年、1972年两次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因越冬问题未能解决,没有推广。1977年,第三次引种,在合肥市郊区等部分养殖单位繁育推广养殖。1979年,尼罗罗非鱼引进安徽省,经2年的生产试验,表明其生长速度快于莫桑比克罗非鱼,个体也大,合肥郊区水产良种场利用电厂温排水解决了越冬保种问题,并很快批量繁育生产供应合肥等地推广养殖。
2.鲤鱼。从1962年起,安徽省先后从江西、湖北等省引进了荷包红鲤、兴国红鲤、散鳞镜鲤繁育推广养殖。70年代初,怀远县荆山湖渔场用荷包红鲤与淮河鲤鱼杂交,提高了鲤鱼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和起捕率。80年代初,合肥市水产良种场利用兴国红鲤与引进的东北银鲫繁育异育大银鲫,取得较好效果。80年代后期,合肥市良种场、蚌埠市水产研究所等从江苏引进建鲤,扩大繁育在沿淮和淮北地区推广,效果也较显著。
3.鲫鱼。1977年,安徽省水产研究所引进了白鲫(又称日本大阪鲫、河内鲫),因其比本地鲫鱼生长速度快、可大量摄食浮游植物、起捕率高而受到养殖者欢迎。1978年以后,在各良种场和部分苗种场大量繁育,在全省广泛养殖。1984年,异育银鲫从湖北引进,该品种生长速度快,而且含肉率高,1987年,合肥、滁州、蚌埠、六安等地苗良种场进行生产性繁育,销往各地市普遍养殖。1992年,再次从湖北引进了高体型异育银鲫,它是异育银鲫4个品系中体型较高的一种,生长速度也较快,现已在一些养殖单位成为主要养殖品种。1994年,从江西引进了彭泽鲫,性状较好,目前已在合肥、滁州、安庆、宣城等地市繁育推广养殖。
4.革胡子鲶。1986年引进,由于该品种生长快,适应性强,养殖技术易掌握,很快在全省推广。从1986—1993年,全省累计养殖面积4 333公顷,产量3.38万吨。
5.淡水白鲳。1990年引进,并在合肥郊区良种场自繁获得成功。现正在合肥、蚌埠、淮南、马鞍山、铜陵、宿县等地繁育推广养殖。
6.加州鲈鱼。1986年从广东引进,到1994年底,已累计推广养殖713公顷,主要繁育点在定远、寿县、蚌埠、五河、肥东、阜阳等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