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林木种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林木种苗

(二)林木种苗

(1)采种。50—60年代,植树造林依靠和发动群众自己采种育苗,林业部门订约收购,调剂余缺。“大跃进”中,全民动员,“把一切可能采到的种子采集起来”,结果优劣混杂,质量很差。从1963年起,组织开展种源调查、种子基地规划和种子质量检验,制定种子购销奖售政策,种子生产逐渐恢复。1964年,国有洋口林场开始建设全国第一个杉木无性系嫁接种子园、杉木优良品系采穗圃,林木良种繁育工作从此起步。现在,全省营建林木良种基地3 932.4公顷,其中种子园1 141.3公顷,占29.0%;母树林1 646.5公顷,占41.9%;良种试验林555.9公顷,占14.1%;良种示范林521.3公顷,占13.3%;采穗圃67.4公顷,占1.7%。洋口林场营建的杉木种子园子代测定林,参试的37个家系,13年生单株材积平均比对照的大33%,最优家系比对照的大86.3%;其他种子园的子代林材积增益一般在30%以上, 效益显著。
(2)育苗。民间种树、种果,历史上多采集穗条、根鞭,或挖掘野生树苗种植、嫁接。50年代起,在发动群众育苗的同时,国家投资兴办国有苗圃育苗,县县有苗圃。国有苗圃培育良种苗和绿化大苗相结合, 80年代为适应城乡造林绿化需要, 国有苗圃育苗有较大发展。集体育苗实行专业承包, 发展了一批育苗专业户、重点户和联合体,育苗质量逐年有所提高,一级苗占60%以上。在实施“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中, 用苗量成倍增加, 在抓好大田苗同时, 全省培育容器苗14亿多株,利用容器苗造林15万公顷、补植70万公顷, 为全省绿化达标立了头功。
(3)林木良种繁育与引种驯化。60年代初,南京林学院育种专家与洋口、官庄林场合作开展杉木良种繁育研究,这一研究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励,也被日本、加拿大林业专家誉为第一流成果。良种繁育成果在全省得到重视推广,现在繁育良种达31个树种,营建直接生产良种的种子园、母树林达2 788公顷,占良种基地面积的70.9%。采穗圃、基因库、试验林、示范林等基地配套建设齐全,结构基本合理。今后,全省每年造林按13万公顷算,现有的良种基地,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基本上可以满足用种需要。良种基本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叶树多,阔叶树少,单位面积种子产量较低,也不稳定;有些母树林林分质量不高;经营管理比较粗放。因此,今后良种基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改造、提高。继续开展多世代育种,加强无性系育种,积极引进优良树种和种源,并加强种质基因资源保护和管理,努力提高良种基地建设水平。
福建的引种驯化工作, 在30—40年代就引进桉树、木麻黄、湿地松、火炬松等,其中引进桉树品种多达20多种。50年代引进过三叶橡胶、黑荆、新银合欢、柚木、石梓、蚬木、大叶相思等, 获得成功。70年代以来,省与部分地、县林业部门多点开展引种驯化试验研究,福州、平潭、华安等地建立以引种驯化为主要目的的树木园,取得一定成效。40多年来全省陆续引进外来树种共有67科、218属、400余种,引种成功并在生产中推广的有100余种。长泰岩溪林场引进巨尾桉,采用组培育苗, 4年生片林每公顷蓄积量就达120.5立方米。木麻黄引种成功,为沿海营建了“绿色长城”。目前,还推广应用的速生抗病木麻黄选育技术和水培育苗技术, 取得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 (一)林地林木资源   (三)植树造林 ☛

(二)林木种苗

(二)林木种苗

1. 采种育苗。50年代为适应群众性大规模造林需要,贯彻“自采、自育、自种”方针,实行社会性、群众性的采种育苗。当时见种就采,大部分种质低劣;大田育苗裸根苗上山造林,成活率低下。如1956年共采种3 733. 3吨,育苗1 500公顷,造林39. 87万公顷,实际成活只有17. 73万公顷。50年代后期起,开始有计划地安排林木种苗基地建设,重视国外树种的引种和对原有树种的选优工作,加快良种采种基地建设,广泛开展良种繁育和推广应用。至80年代末,广东已建立包括国外松种子园、马尾松种子园、杉木种子园以及桉树等采种基地在内的林木良种基地5万多公顷,每年产各类林木良种共5万多公斤,常年有苗圃一万多处,育苗面积6 000多公顷,年产苗木19亿株,其中七成为容器苗。另有林木组培苗工厂4座,年产桉树为主的组培苗500万株。这些林木优良种苗,满足全省主要造林树种的造林需要,有的良种还可以供应外省。
2. 林木引种。广东林木引种工作,从60年代起就大规模地开展,先后从美国、古巴、洪都拉斯等地引进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等松类种子,分配在全省各地试种。同时开展种源试验和优树选择,于1965年在台山县红岭营建120公顷湿地松种子园。后又于1980年在英德县桥头营建火炬松种子园107公顷。至今,国外松造林已达80万公顷,林分每年材积生长量共为360万立方米。广东引种桉树已有100多年历史,60年代大规模地开展引桉种植,至今共引进桉树包括种和变种共125个,还选育了“雷林一号”等杂种桉3个,全省现有桉林33万公顷,每年材积生长量200万立方米以上,年生产桉材10多万立方米,仅木片出口一项,1992年创汇1 317万美元。雷州有连片桉树林3. 5万公顷,是规模较大的桉树人工林基地。引种木麻黄也很成功,木麻黄已成为全省6.5万公顷海岸防风林的主体树种。由于选育10多个木麻黄抗病无性系,在木麻黄青枯病疫区的植株感染率从80%下降到9.3%,使这一“绿色长城”更加牢固和秀丽。此外,相思类树种引种100多个。竹类的有性杂交育种等也有较好成果,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广东林木种苗工作,有一支包括国家、省、市科研生产人员在内的科技队伍,按照育种科学理论和中长期规划目标,经过40余年的工作,初步实现了林木种苗基地化、造林良种化。

☚ (一)林地林木状况   (三)植树造林 ☛
0001206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