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村镇建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村镇建设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村镇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上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村镇建设也逐步开展起来。据高唐县1957年的抽样调查,农民人均收入由入初级社时的50元增加到百余元,全县40%的农户翻建了新房。从1950—1953年,由于手工业和家庭副业的发展,商品量不断增加,农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集市贸易呈现繁荣景象,集镇建设也出现发展趋势。1953年以后,由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和私营工商业改造,集镇建设受到影响。在公社化时期,由于否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农村集镇失去了物资集散中心的作用,不断衰落下来,集镇建设更为缓慢。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农村经济在恢复中有所发展。1962—1964年,又有一批农民改建、新建了住房。但在这一时期,村镇建设仍处于停顿状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农业“学大寨”强调集体建房,住宅产权归集体所有,虽然也建了一些新村,但多数农民居住条件没有得到改善。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村镇建设 (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村镇建设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村镇建设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村镇建设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7年,随着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进行,使农民重建家园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一时期农民住房建设以翻修和改造旧房为主,同时建造了部分新房。1952年,宁夏农村共有住宅77.6万间,人均有房约7平方米。1957年许多农村以农业合作社为单位兴建住房和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居住和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各地农村新建中学54所,文化馆41所,俱乐部(包括露天剧场)1 805处。公共建筑得到发展,村镇面貌进一步改观。 ☚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村镇建设 (三)村镇建设在改革中迅猛发展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