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营、供销合作商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营、供销合作商业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营、供销合作商业

1949年2月,北平市第一个国营商业公司—北平市贸易公司成立。这个综合经营的商业机构,一方面作为市军管会的职能部门,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负责没收和接管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华北贸易总公司的下属公司,担负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稳定市场物价,供应人民生活必需品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国营商业有了很大发展,其中经营粮食的国营商业发展的最快。
北平解放后,全国解放战争正在迅速发展,粮食供应比较困难。但是,为了保证供应,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国家仍克服许多困难,陆续不断地为北平调拨粮食。1949年2月至12月,从东北和平绥、平汉铁路沿线等地调入粮食2.51亿公斤。1950年,又从东北、西北、华中各地调运来北京2.8亿公斤。此后,由于北京市人口增长,私商来粮又很少,市民所需粮食大部分靠国家供应。1953年,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上升到287万人,全年从外省市调京的粮食上升到15.9亿公斤。这些粮食对壮大国营粮食公司力量,稳定北京粮食市场,起了决定性作用。
与此同时,国营商业开始参与以私人经济为主的自由市场的经营、管理。鉴于四面钟市场在粮食交易中占全市成交量70%的特殊地位,从1949年4月22日起,北平市贸易公司下属的粮食公司在四面钟市场挂牌经营。国营粮食公司的牌价,遇粮价不合理上升时,即以低价抛售,不合理下落时则适当购进,以保持粮价平稳。同年10月,北京市工商局在四面钟市场成立了“北京市粮食交易所”,制定了市场管理制度。制度规定:一切粮食批发交易必须通过粮食交易所成交。禁止场外交易。禁止买空卖空。1950年1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又颁布了“粮食交易所暂行规则”和“取缔非法商业行为暂行办法”。市粮食公司依靠国营经济的实力和借助国家的行政力量,通过参与四面钟市场的经营管理,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占领了北京市的粮食批发市场。到1952年,市粮食公司的粮食批发量已占全市粮食批发量的90%以上。
为了搞好城乡物资交流,保护农民利益,方便市民购粮,建立市场新秩序,从1949年7月开始,市粮食公司建立了西直门外第一粮栈、天坛第二粮栈、朝阳门外第三粮栈、广安门外第四粮栈。仅1949年下半年,各粮栈就收购粮食480.9万公斤,销售粮食580.45万公斤。1950年,各粮栈售粮达到3071万公斤。为了建立国营零售机构,市粮食公司开始设立零售商店。到1949年底,国营粮食零售店已达118个。1949年的半年中,国营粮食零售店共售粮1101万公斤。
在国营商业发展的同时,供销合作商业也相应地得到发展。1949年2月22日成立了北平市合作社供销总社。先后设立了粮栈、油盐门市部等。1951年,成立了第一个供销合作社领导的菜站一天桥菜站。1952年又相继建立了3个菜站。1953年,成立了北京市蔬菜经理部。1955年改建为菜蔬公司。此外,还将4600多个菜贩组织起来,成立了联购联销、联购分销组。与此同时,北京市合作社的购销业务、组织机构在各领域都有所发展。在居民聚集地区和新建的工厂、学校、机关合作社的网点不断增加。1953年,全市合作社网点已达到近千个。全市近30%的人口参加了合作社。合作社股金已有93亿元。合作社的工作人员达一万多人。当时供销合作社经营的业务范围十分广泛,从生产加工到流通,从收购到销售,从供应到消费,从城市到乡村,并有进一步发展之势。
供销合作商业建立之初,国营商业积极扶持其发展。如市粮食公司规定了对合作社的优惠政策:凡是供给供销合作商业的粮食,均按批发价减少4%计价。优惠的政策,使供销合作社很快发展了起来。1949年2月,零售粮食的合作社只有47个,到年底已发展到211个,社员也由9万多人增加到32万人。销售粮食达到2816万公斤。
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的发展,为国营和合作社经济占领市场提供了组织保证。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的商业流通,形成了国营、集体、个体、民族资本主义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格局。

☚ (一) 国营、供销合作商业的创建   (三)国营商业、合作商业的主渠道地位的确立 ☛
000016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