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二)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1958年北京城乡掀起“大跃进”的高潮,8月,中共中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京郊农村掀起了大办人民公社运动,迅速在全市郊区的9个区、211个乡中建立起56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平均每社11 842户,54 895人,耕地6874.33公顷),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1958年10月,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四县划入北京。京郊的人民公社增加到75个;1961年以后,人民公社逐步调整其规模,一般恢复到原来的乡为单位。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公社除党委书记、副书记和管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外,不再设部,各项业务工作由办公室和专职委员承担。公社的管理体制也作了变动,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这次变动,京郊人民公社数量,由原来的68个扩大到277个。
人民公社在水利建设和社办工业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但是其政社合一体制超越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大二公”助长了“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造成“吃大锅饭”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着农民群众劳动生产积极性,给农村经济带来很大破坏。
1966年8月后,文化大革命波及京郊农村,人民公社的各项工作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纠正了“左”的错误思想,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京郊农村经济才开始复苏。1979年12月20日,北京市召开落实生产责任制会议,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京郊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多种经营和乡、村工业迅速发展,标志着北京郊区农村经济发展新时期的到来。

☚ (一) 北京解放初期的农村基层政权   (三) 新时期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
0000190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