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改良与更新农作物品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改良与更新农作物品种

(二)改良与更新农作物品种

良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根本因素。广东从50年代开始,就着手对当时的农作物品种进行了全省性的普查整理,总结推广了一批地方性良种。50年代末开始,又利用了地方良种,系统选育出一批新良种,广东的矮化育种更占全国领先地位。
1. 品种普查与品种改良。广东农作物品种资源极其丰富,但存在品种繁杂,良莠不一。为了摸清种源,筛选良种,因地制宜推广,50年代初期,广东省农业厅组织了大批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对农作物品种的普查、评选、整理。整理水稻品种6 717个,陆稻品种173个,红薯品种1 002个,花生品种118个,大豆品种136个,小麦、玉米、高粱等旱粮品种629个。通过评选鉴定,确定推广的水稻良种169个,其中早稻品种80个,晚稻品种89个;番薯良种162个,花生36个,大豆33个,其他旱粮77个。在普查评选的基础上,又对确定可以推广的地方性良种,加以提纯复壮或进行单株选种,不断改良,发挥其生产性能。当时经鉴定在全省推广的水稻良种有广场13号、夏至白18号、白谷糯16号、江南1224、十石歉、塘埔矮、溪南矮、白壳矮、木泉种、木钦种、澄秋5号、潮音择等。其中溪南矮、塘埔矮、木泉种、澄秋5号、广场13号、白谷糯16号,年最大推广面积均达到20万公顷以上。番薯品种有禺北白皮白心、杜粪种、白叶仔、背不起、白贡薯、不论春等,花生品种主要推广狮选64号、狮选3号。
通过品种普查,还发现一批具有特殊性状的水稻品种,如苗期抗寒品种龙芽占;可用花授粉又抗寒露风品种大刚占;抗稻瘟和抗白叶枯病品种夜花占、鸡对伦、白花占;穗多、穗大、粒大品种竹占、鸭仔种、三粒寸;还有 一批优质、特优质品种。这些具有特殊性状的品种,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材料。
2.矮化育种与品种更新。5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田基本条件的改善和农民对化肥、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节长秆高的地方性良种,往往出现倒伏,成为增产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广东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开展了矮化育种的探索和研究。1956年潮阳县农民洪春利和洪群英,通过系统选育,从南特16号中找到株高仅70厘米的自然变异株,1957年选育出我国第一个矮秆品种——矮脚南特,1958年应用于生产,表现耐肥抗倒,增产显著,1960年在全省推广。矮脚南特的育成与推广,使广东矮化育种进入高潮,新的矮秆品种不断出台,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华南农科所(现省农科院)育种专家黄耀祥、黄继芳等用人工杂交选育,于1959年育成广场矮,1961年又育成珍珠矮。尤其珍珠矮,在省内外和东南亚国家普遍推广。随后,省、地、县各级育种专家又先后育出了广解9号、广陆矮4号、青小金早、铁骨矮、红梅早和晚稻矮秆品种广秋矮、广二矮、广圹矮、包胎矮、秋二矮、秋二早、二白矮、秋白早、赤快矮、广二选二、寒露早等,近100多个的早、晚稻矮秆品种。这些品种具有矮秆、耐肥、抗倒和高产的特性,普遍比高秆品种每亩增产50公斤以上。优质矮秆稻种的选育也取得很好成效,60年代和70年代育成的华南15号、双竹占、矮齐眉、木新占和晚占、民科占、紧粒新四占等优质稻品种,在省内也得到推广,尤以民科占、双竹占和紧粒新四占推广面积较大。随着农业商品性生产的发展,新的优质稻品种不断育成,且不断更换旧的品种,优质矮秆稻种的面积逐年扩大,至1992年,全省优质稻播种面积已达75.06万公顷,占水稻播种面积26%。
70年代,广东开展了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和试验,包括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特别是杂交水稻。至80年代中后期,杂交水稻每年播种面积100—140万公顷,1991年达154万公顷,占当年水稻播种面积50%。杂交稻丰产性能好,抗逆性强,在晚造种植比中迟熟常规稻提早10—15天收获,避过寒露风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晚稻产量不稳不高问题。地处广东粤北的韶关地区,由于推广了杂交稻,使水稻的产量从1980年起连续十多年增产。

☚ (一)种植方式的改革   (三)改造低产田 ☛
000120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