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 损失情况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二) 损失情况 (二) 损失情况1949—1990年的42年中,全省发生洪涝灾害222次。其中受灾面积在66.7千公顷以上的较大范围的洪涝有55次,平均每年1.3次。 表1-8-2 重大洪灾年损失统计
(续)
2.涝渍损失。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2年来逐年涝渍灾情统计,受涝农田年平均达116千公顷,成灾面积52.7千公顷;其中失收的有4.2千公顷,重灾14.87千公顷、轻灾33.67千公顷; 年平均损失粮食4.05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27亿元。重大涝渍年损失见表1-8-3。 表1-8-3 浙江省重大涝渍年损失统计表
3. 台风(热带风暴)损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42年中,影响浙江的台风共146次,其中有23次在浙江省沿海登陆,有52次造成重大损失。平均每次台风受灾农田185.3千公顷、死亡214人、倒塌房屋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台风造成重大损失情况见表1-8-4。 表1-8-4 台风灾害损失统计
4. 重大洪涝灾害个例。 (1) 1954年江淮切变线长期停留在长江中下游,5、6、7三个月,全省一半以上地区降雨量在1 000毫米以上。雨区主要集中在瓯江上游、钱塘江中上游和浙北地区。杭嘉湖平原一片汪洋,河水与田面连成一片,田中积水深1米。湖州水文站、嘉兴水文站的水位在警戒线以上天数分别达81天和135天,嘉兴站出现4.38米的历史高水位。全省有348千公顷农田受灾,其中内涝280千公顷,倒塌房屋3 331间,死亡440人。 (2)1956年第12号台风于8月1日24时在象山县石浦附近登陆,中心气压923万百帕,风力12级,风速65米/秒。受台风影响,四明山区、龙门山区、天目山区各形成一个暴雨中心。其中,天目山区的市岭站12小时降雨量487毫米,24小时687毫米。全省有75个县(市)严重受灾,受淹农田400千公顷,损毁房屋71. 5万间,死亡4 925人,冲毁江堤海塘869公里,是浙江省1949—1990年的41年间最严重的一次。 (3)受江淮切变线的影响,1955年6月17日起,浙西地区连续五天遭受大暴雨,暴雨中心在钱塘江上游,开化密赛站5天降雨570. 6毫米。5天雨量200毫米、300毫米、400毫米的降雨面积分别为4.28、2. 25、1.05万平方公里。衢县、兰溪、桐庐、富阳等站出现历史高水位。全省受淹面积162千公顷,被沙石堆压或冲毁的农田6.01千公顷,倒塌房屋5. 29万间,死亡433人。 (4)1962年14号台风,于9月6日3时在福建连江登陆,14时进入浙江,与北方冷空气在省内上空交会,全省普降大暴雨。3天降雨200毫米以上的范围6.3万平方公里,300毫米以上的范围2.4万平方公里。位于暴雨中心的乐清庄屋3天降雨632. 6毫米,余姚百丈岗642. 8毫米。飞云江、灵江、曹娥江和萧绍、姚北平原内河均出现历史最高水位,全省洪涝面积685. 3千公顷,其中特别严重有266. 7千公顷,倒塌房屋4.05万间,死亡224人。 (5) 1974年第13号台风,于8月19日24时在三门沿海登陆,中心气压974百帕,风力12级。全省普降暴雨,暴雨中心天目山市岭站3天降雨521毫米。台风期间正值天文大潮,杭州湾及沿海许多站出现历史高潮位。浙江沿海的海塘,特别是杭州湾南岸一百几十公里第一线海塘遭严重破坏,大片农田被海水淹没,受灾严重的有萧山、绍兴、上虞、宁海、临海、温岭、黄岩、三门等8个县。全省受淹农田216千公顷,其中海水淹没52. 9千公顷,被淹盐田7.2千公顷,倒塌房屋2. 25万间,死亡147人,冲走损坏船只2 424只。 (6) 1988年第7号台风,从生成到登陆仅15个小时,即8月7日9时生成,当天23时45分在象山县林海乡登陆,经过奉化、余姚、上虞、嵊县、绍兴、萧山、杭州市区、余杭、临安、安吉,历10小时后进入安徽省,强度一直没有减弱。灾害损失最严重的是杭州市区,116条10千伏供电线路有90条断电,4个自来水厂因停电而中断供水,长话通讯线34条受阻,51条公交线有47条停车,笕桥机场候机楼顶棚被揭顶3/4,飞机停航,千余家工厂、企业停工,市区行道树和西湖风景区大批林木被吹倒,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全省洪涝受灾面积达218千公顷,死亡162人。 (7) 1989年第23号台风,于9月15日19时在温岭县松门镇登陆,中心气压975百帕,浙东及浙北地区普降暴雨,平原河网水位超警戒线0.5—1米。台风登陆时正好是中秋大潮,台州海门站出现6.9米特高潮位,为180年一遇。台州市沿海224公里海塘被冲毁,海潮淹没农田35.4万亩,全区直接经济损失约8亿元。全省洪涝面积317千公顷(内涝占72%),死亡184人。 (8) 1990年8月20日的20多天时间内,浙江省连续遭受9 012、9 015、9 017、9 018等4次台风袭击。飞云江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洪水。温州、台州沿海平原连续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受灾最为严重的是黄岩头陀,94个村的1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10多个昼夜,淹水深度2—3米。4次台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合计达56亿元。 ☚ (一) 成因与分布 二、干旱 ☛ (二) 损失情况 (二) 损失情况1. 干旱灾害损失。根据浙江的实际情况,确定干旱等级标准如下: 干旱指标在0.5以下,称极端干旱年; 干旱指标在0.5—0.8,称重干旱年; 干旱指标在0.8—1.2之间,称轻旱年。典型干旱年各市地干旱指标如表1-8-5。 表1-8-5 各市地干旱指标
自1949年到1990年的全省受旱面积统计,年平均受旱耕地面积278千公顷,占年平均耕地总面积的14.8%。其中大于666.7千公顷的有1953年、1961年、1967年,分别为714.7、816、784.7千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34.9%、43.4%、42%。浙江省重旱年受旱面积见表1-8-6。 表1-8-6 重旱年受旱面积
经调查分析,不同典型干旱年的损失情况,轻旱年的1981年,全省缺水0. 76亿立方米,绝收面积14.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 953万元;重旱年的1978年,全省缺水3.07亿立方米,绝收面积58.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 893万元;极端干旱年的1967年,全省缺水12.4亿立方米,绝收面积23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2亿元。 2. 重大干旱灾害个例。 (1)1967年全省降雨量偏少,特别是7月至10月上旬基本无雨。全省大多数站日降雨量小于30毫米的连旱天数在3个月以上,加之气温高,蒸发量大,干旱持续时间长,全省发生了严重的干旱。曹娥江、姚江、金华江、江山港、兰江等河流,8、9月份就先后断流,多数水库干涸,造成大面积农田受旱,不少地方生活用水发生困难。全省受旱面积784.7千公顷,占当时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有494千公顷严重减产,其中236千公顷颗粒无收。舟山等地居民生活用水发生困难,出动船只到长江口装运淡水。 (2) 1971年先是春旱,继是伏旱和秋旱。日降雨量小于30毫米的连续干旱时间大多在70天左右,嘉兴、湖州、衢州等地区达90多天。全省受旱面积621千公顷,占当时耕地总数的33.8%。其中基本绝收的晚稻面积64. 7千公顷,严重减产的136千公顷。宁波、温州两个市区和平阳、瑞安、诸暨等城区生活用水困难,有的工厂停产。 (3) 1978年6—9月的降雨量仅为多年平均值的60%左右,全省大多数站的日降雨量小于30毫米的连旱天数在3个月左右。到7月15日全省受旱面积达349千公顷。旱情最严重的是西苕溪、钱塘江中上游、瓯江上游地区及嵊泗列岛。新安江水库水位降至80.91米,是建库以来最低水位。钱塘江潮水上溯,杭州市8—12月有多天饮用咸水,食品、化工、医药、丝绸等工业遭受严重经济损失。 ☚ (一) 成因与分布 三、农作物病虫害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