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建设多功能的集贸市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建设多功能的集贸市场

(二)建设多功能的集贸市场

传统的集市贸易,大都以街为市,露天交易,交易设施简陋凌乱。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设了一些砖木结构的顶棚市场,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一部分被侵占或被蚕食,至1977年,全省120万平方米的市场中,露天市场有100余万平方米,而且市场结构单一,只有地产地销,零买零卖的小型农副产品市场。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增加市场的数量、种类、改变市场的结构和购销方式,改善市场交易条件。1980年汕头地区建设了全省第一批简易顶棚市场,1981年湛江地区首先建成钢筋水泥结构的永久性市场,1983年三水、台山市建成楼层式综合市场,1984年惠州地区建设了全省第一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省先后在这些地方召开了全省市场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了他们建设集贸市场的经验,推动了全省市场建设的发展。1985年以后,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建集贸市场的局面。1986年至1991年,全省先后召开了六次市场工作会议,分别总结和推广了韶关市建设水果专业批发市场、揭西县建设山区市场、中山市建设商场式楼层市场、高州市建设乡镇市场、佛山市建设地区市场、普宁市建设专业市场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全省市场建设的方针原则、途径方法。具体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征用土地,采取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列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方针;二是筹集资金多渠道的办法,采取来自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三是采取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收益的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资建设市场。1980年至1992年,全省累计投资24. 2亿元,建设市场1 082万平方米。1992年全省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498.4亿元,连续12年居全国各省市之首。历年来集贸市场建设情况见表5-3-4。

表5-3-4 历年集贸市场建设情况

年度
区分
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投资(万元)
面积(万米2)
650
19.1
1 668
43.89
2 206
59.6
2 528
57.36
4 602
69.49
7 856
90.3
10 270
80.23
14 955
91.68
19 960
110.42
27 736
93.06
28 096
88.31
54 046
145.02
67 403
133.47

注:指当年投资和建成面积。

全省3 822个集贸市场。分布在城市的占20.3%,在农村的占79.7%;农村集贸市场由单一的农产品贸易市场调整为多种类型,多种功能,综合配套的集贸市场,各显特色。有闻名中外的广州清平农贸市场;有辐射全国的南海西樵纺织品市场,有连绵十里的顺德龙江家具市场;有变换时髦的惠东黄埠鞋类市场,还有誉为第二沙头角的虎门时装市场等等。1992年全省农村3 048个集贸市场,其中综合市场2 66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178个,工业品市场141个,其他市场66个,在城市的集贸市场中还有7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乡镇为依托,高中低档相结合,市场类型逐步配套的集贸市场体系和城乡之间、本地与外地之间互相畅通的开放型市场网络。集市功能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由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场所转变为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众多适应各地农副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专业集贸市场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农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成为农副产品流通的重要集散地。“建一处市场,搞活一地经济,带动一片产业,富一方群众”,是集贸市场在农副产品流通中重要作用的形象概括。其次由自产自销,零买零卖的集贸市场转变为产销结合、批零结合、内外销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性集贸市场。再次,由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买卖的流通方式,转变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分工更加明显、经营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目前,广东集贸市场年成交额5 000万元以上的市场有57个,1亿元以上的市场有31个。其中南海西樵纺织品市场年成交额达到20亿元,成为全国成交量最大的集市之一。
☚ (一)集市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三、城乡集市贸易管理 ☛
0001218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