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二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二时 见《灵枢·经别》。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 每一时辰相当于二小时,子时相当于晚上11时至次日早1时,丑时相当于早1~3时,余类推。此外,又把子时称夜半,或午夜(也称子夜);丑时称鸡鸣;寅时称平旦;卯时称日出;辰时称食时;巳时称偶中;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映;申时称晡时,或称日晡所;酉时称日入;戌时称黄昏;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 这些命名与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点。祖国医学在观察症候时,有时与时辰相联系。如鸡鸣泄泻为命火衰微,属肾泻;日晡所潮热为阳明腑证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