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基地建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基地建设

(二)基地建设

近10多年畜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基地建设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到1990年,全省已建成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74个、半细毛羊基地县2个、禽蛋基地县3个、商品牛基地县10个、山羊板皮基地县10个。其具体情况为:
从1983—1990年,先后在简阳、郫县、新津、德阳、威远、广汉、仁寿、眉山、南充、资阳、泸县、广安、名山、资中、宜宾、三台、营山、忠县、奉节、荣县、阆中、仪陇、彭县、邻水、富顺、渠县、崇庆、温江等县建立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74个。1990年基地县出栏猪占全省出栏肉猪的54.1%。其中瘦肉型猪2956.76万头,比基地建设前增长140%,高出全省平均增长率近30个百分点,出栏率由70%上升到101.3%。
从1978—1988年,在梓潼、古蔺、阆中、万源、彭水、黔江、宣汉、巴中、通江、宜宾建立商品牛基地县。1989年10个基地县存栏牛77.7万头,比1987年增加3.8万头,增长4.8%。出栏牛10.85万头,生产牛肉1.4万吨,分别比1987年增加1.5万头和1 520吨,增长16%和12.1%; 开展乳役综合利用杂交牛1 021头,当年产奶1 577.6吨,每头平均产奶1545.2公斤; 组织短期快速育肥4 500余头,为农民增加收入110余万元。
从1987年起,在昭觉、会东两县建设半细毛羊基地县。1990年两县有绵羊37万只,比1986年增长12.1%,其中改良羊19.4万只, 占绵羊总数的52.4%; 生产羊毛436吨,增长40.5%,商品毛341吨,商品率78.2%。
从1986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向四川投资250万元,兴建云阳、开县、巫溪、丰都、武隆、酉阳、富顺、合江、南江、巴中山羊板皮出口生产基地县。1989年,基地县存栏山羊81.2万只,比建设前的1986年58.3万只,增加22.9万只,增长39.3%。比全省增长13.1%的平均水平高26.2个百分点。生产羊肉5542.2吨,比1986年的4 603吨增长20.4%,生产优良山羊板71万张,为农民增加收入200多万元。

☚ (一)服务体系   (三)畜产品流通 ☛

(二)基地建设

(二)基地建设

辽宁省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是从1985年开始的。从1985—1996年,围绕畜牧业基地建设国家和地方财政共无偿投入资金4 000多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 300多万元,地方财力投入2 700多万元,投入有偿支农周转金7 000多万元。在财政投入的导向下,群众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是上述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的几百倍。通过强化投入,加强基础设施设备、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截至1996年,共建成各类畜牧业商品基地县72个,其中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26个,肉牛开发、示范县24个,细毛羊基地县2个,辽宁绒山羊基地县6个,大中城市郊区禽、蛋、奶商品基地14个。其中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中部产粮区; 肉牛开发、示范基地县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中部产粮区和东、西部养牛多的山区和丘陵区; 细毛羊基地县分布在辽宁省的西部; 辽宁绒山羊基地县,分布在东部山区; 大中城市郊区禽、蛋、奶基地分布在辽宁省的14个市的郊区。
通过多年建设,畜牧业商品基地已达到相当规模,并具有区域化、产业化的特征,已初步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系列化配套、集约化经营的格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到1996年,全省各类专业户已发展到39.3万户,其中适度规模经营的占70%以上。全省有万头以上的猪场14个,千头以上的牛场15个,20万只以上的蛋鸡场12个、肉鸡场5个。1996年,按每头 (只)存栏畜 (禽)提供肉产量: 猪肉104.1公斤、牛肉113.7公斤、羊肉8.6公斤、禽肉 (蛋)12.6公斤,比1990年分别增长53.1%、3.9倍、95.5%和1.1倍。1996年,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共出栏946.9万头,占全省出栏猪总数的57.7%,商品量占全省的82.4%,新增养猪收入达75亿多元; 肉牛开发、示范基地共出栏肉牛163.1万头,占全省总数的74.3%,新增养牛收入达57亿元。1996年,全省肉、蛋、奶产量是基地建设前的3.2倍、2.8倍和0.8倍。以1996年商品瘦肉型猪和肉牛基地建设为例,国家和地方财政共投入无偿资金435.0万元,其投入产出比为1:30。

☚ (一)良种繁育体系   (三)饲料工业 ☛

(二)基地建设

(二)基地建设

自治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在林木良种引、选、育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先后建设了以用材林、名特优经济林和灌木良种为主的基地649.5公顷,其中种子园13.9公顷,果树林475.9公顷,采穗圃103.9公顷,无性繁殖圃4公顷,实验林38.5公顷,示范林13.3公顷。建基地的树种有10个,收集林木优良种源和优良无性系772个,其中杨树482个、刺槐60个、榆树108个、华北落叶松20个,其他树种如沙枣、臭椿、国槐等52个。收集7个经济林树种优良品种(系)116个,其中苹果70个,梨4个,桃12个,杏4个,李2个,枸杞3个,枣树21个。自治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情况,见表5-3-1。


表5-3-1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情况


单位:公顷

基地名称树 种基 地 面 积
合计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无性系
繁殖园
实验林良种
示范林
全自治区合计
部省合建基地
 649.5
498.5
13.9
10.6
475.9
423.9
103.9
37.2
4
1.3
38.5
12.2
13.3
13.3
青铜峡市树新林场 8010.643.9  12.213.3
 刺 槐
白 榆
36.7
43.3
7.4
3.2
10.6
33.3
  5.4
6.8
13.3
中宁县轿子山林场
贺兰县金山林场
盐池县城郊林场
毛 条
毛 条
毛 条
173.3
140.0
66.7
 173.3
140.0
66.7
    
灵武新华桥种苗场 38.5  37.21.3  
 苹 果




枸 杞
28.2
2.7
1.0
1.0
0.9
4.7
  26.9
2.7
1.0
1.0
0.9
4.7
1.3  
自治区重点基地 151.03.352.066.72.726.3 
六盘山林管局 28.73.325.4    
 华北落叶松
油 松
14.7
14.0
3.311.4
14.0
    
贺兰山林管局油 松26.7 26.7    


(续)

基地名称树 种基 地 面 积
合计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圃无性系
繁殖园
实验林良种
示范林
中宁县轿子山林场 35.3  33.30.71.3 
 枣 树34.0  33.30.7  
银河杨1.3    1.3 
青铜峡市树新林场枣 树34.0  33.30.7  
芦花台园林场 6.7    6.7 
 银新杨
河北杨
毛白杨
2.0
3.4
1.3
    2.0
3.4
1.3
 
芦草洼育种基地 18.0   1.316.7 
 银河杨
河北杨
2.0
3.3
    2.0
3.3
 
毛白杨
刺 槐
白 榆
优 树
3.3
3.7
2.0
3.7
   0.6
0.7
2.7
3.0
2.0
3.7
 
永宁杨显林场银河杨0.6    0.6 
固原田洼林场优 树1.0    1.0 
☚ (一)建设历程和优良品种选育   (三)主要成效 ☛

(二)基地建设

(二)基地建设

江西建立农副土特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始于1959年。是年2月, 省人委就建立香菇生产基地和将国营农场、垦殖场逐步建成为生产出口商品基地问题, 先后发文和召开会议, 进行部署。1962年1月, 省人委决定将乐丰、邓家埠、恒丰、双金、饶丰、莳山、准王坦、红星、红光、虎形山、旭光、花亭、梅岩、禾斛岭、西山、捉牛岗、云桥、界桥、万家埠、云山、蚕桑场等国营农场列为全省第一批出口生猪生产基地。2月, 省人委又批准南昌肉类联合加工厂饲养场、樟树农牧场、河潭埠农牧场为第二批出口生猪生产基地。1963年5月, 省人委根据外经贸部关于 “适当集中, 保留重点” 的精神, 对全省出口商品基地进行调整, 决定将高安、进贤、贵溪、东乡4个县 (市) 划为生猪出口生产基地, 包括4个县 (市) 管辖境内的现有5个基地垦殖场。其他国营农场只保留恒丰、邓家埠等6个继续为出口生产基地。并建立10个出口土特产品生产基地, 即: 广昌白莲生产基地, 信丰红瓜子生产基地, 信丰、广丰、广昌晒烟生产基地, 石城、瑞金土纸生产基地, 宜春县慈化、萍乡上栗、万载康乐镇鞭炮生产基地。1964—1965年, 在保留原确定的20个出口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 又先后增加了1个生猪出口生产基地 (省粮食厅农牧试验场)、4个南安板鸭出口生产基地、2个水产品生产基地 (波阳、都昌县)、3个水果生产基地 (清江、新干、南丰县)、3个香菇生产基地 (宜丰、婺源、南丰县) 以及3个养兔生产基地 (奉新、玉山、南城县)。
1966年 “文化大革命” 开始后, 江西出口农副土特产品基地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3年, 全省各级外贸机构相继恢复, 出口农副土特产品基地建设工作又逐渐得到重视。1973年2月, 省革委会决定将高安、进贤、余江、万年4个县, 以及省军区农建师8个团和红星等4个农场列为外贸良种猪、家禽、水产、水果等出口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经省革委会和省财贸办公室批准, 1977—1978年分别建立10个菜牛基地 (玉山、贵溪、余江、万年、高安、上高、临川、泰和、永丰、都昌等县市), 10个优质大米基地(资溪、贵溪、万年、余江、丰城、清江、上高、金溪、乐安、宜黄等县市), 1个土纸基地 (万安县),2个柑橘基地 (万安、吉水县), 1个长毛兔基地 (玉山县), 1个香菇基地 (安远县), 3个脐橙基地 (信丰、大余、宁都县), 1个白莲基地 (广昌县), 1个晒烟基地 (广昌县), 1个桐油基地 (万安县), 共计31个。1979年, 增加9个优质大米生产基地 (波阳、横峰、弋阳、乐平、高安、临川、崇仁、进贤、南城等县市)。此后, 全省又相继建立一批出口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至1985年, 全省共建立12个品种54个单项出口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在一定时期内,为发展江西对外贸易, 扩大出口货源, 增加创汇, 发挥过重要作用。如优质大米, 年产量最高达20多万吨, 收购出口突破10万吨, 创汇3 000多万美元。1983—1985年先后获外经贸部荣誉证书、省优质产品证书和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
在建立基地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的由于国际市场变化, 基地产品不能随之变化, 有的则是基地自身原因, 不能把基地继续办下去。为了把基地办好, 1987年3月, 省政府制定下发 《关于建立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若干规定 (试行)》, 重申建立出口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条件, 必须是产区集中连片, 能够专业化生产; 适宜种植或养殖, 具有发展潜力; 生产、加工技术好, 品质优良; 大宗商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出口数量; 交通运输方便; 科技、中转和仓储等配套设施有一定的基础。并根据上述条件要求, 对全省原有12个品种54个单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进行整顿,保留了25个。同年12月,省政府又下发文件,确定全省出口农副产品生产基地24个。其中:生猪基地14个(上高县畜牧良种场、锦江乡、墨山垦殖场、敖山华侨农场,东乡县农科所、糖科所、畜牧良种场,新余市罗坊乡、南英垦殖场,德安共青养猪场、景德镇市朝阳垦殖场畜牧场、新建县北郊林场养殖场,南昌市朝阳农场、新丰垦殖场),螃蟹生产基地1个(湖口县双种镇水产场),珍珠生产基地1个(九江赤湖水产场),香菇生产基地1个(靖安县),优质大米生产基地7个(高安、波阳、余干、泰和、吉安、吉水、峡江等县市)。
1988年,国家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以三项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各外贸进出口公司与总公司财务脱钩,与地方财政挂钩,改变了几十年来外贸由国家统负盈亏的局面。随着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扩大,外贸企业与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间的供销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供销双方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由过去较为固定的统购统销关系,转变为相对松散型的多头收购货源和销售产品的关系。全省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工作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发展时期。

☚ (一)出口货源   (三)政策扶持 ☛
0003231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