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国家抚恤和补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国家抚恤和补助

(二)国家抚恤和补助

1. 一次性抚恤。牺牲、病故的革命军人和革命工作人员的一次性抚恤,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经实行。从1953年1月起,一次性抚恤由以小米计算改为以现金计算。1955年、1979年两次提高了标准,1979年具体标准如表9-6-1。

表9-6-1 1979年抚恤金标准表

享受抚恤人员职级抚恤金额(元)
军 队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牺 牲病 故
师职或十三级以上干部中央机关司(局)长、副司(局)长、省级机关局长、副局
长、地区专员、副专员以及相当职务以上的干部,或行政
十三级以上干部。
700600
团职或十四级至十七级干部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处(科)长、副处(科)长、县革委主
任、副主任,以及相当上述职务的其他干部,或者行政十
四级至十七级干部。
650550
营职或十八级至二十级干部中央机关、省级机关科员、县革委会局长、副局长、公社
革委会主任、副主任;以及相当上述职务的其他干部,或
者行政十八级至二十级干部。
600500
连、排职或二十一级以下干部中央机关、省级机关办事员、县、公社革委会一般干部,
或二十一级以下干部。
550450
班长、战士级工勤人员500400
参战 民兵 民工470370

注: 1. 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武装、边防、消防民警,他们的牺牲、病故抚恤金按照军队的标准执行;其他人民警察的牺牲、病故抚恤金比照军队的标准执行,比照办法由公安部另定。
2. 由国家财政补助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牺牲、病故抚恤也按照这个标准执行。
1980年,民政部、财政部规定,一次性牺牲、病故抚恤金,由牺牲、病故两类改为革命烈士抚恤、因公牺牲抚恤和病故抚恤三类,并于当年和1984年、1985年、1989年四次提高了抚恤金标准。1989年,民政部关于颁发《关于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的通知规定: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为:革命烈士,4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军人,20个月工资;病故军人,10个月工资。并规定,立功和获得荣誉称号的现役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分别按下列比例增发:
(1)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
(2) 被军区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
(3) 立一等功的,增发25%;
(4) 立二等功的,增发15%;
(5) 立三等功的,增发5%。
2. 定期抚恤。根据1985年1月,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对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发给定期抚恤金的通知规定,对“三属”从1985年1月1日起实行定期抚恤。
3. 残废抚恤。1943年4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制定的《山东省抚恤阵亡将士、荣誉军人暂行条例》规定:荣誉军人残废等级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4个等级,并制订了具体抚恤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残废人员的抚恤,分为在职和在乡两类。对在职的发给残废金,对在乡的,发给残废抚恤金。特、一等残废人员,按标准的金额供给终身。对二等甲、乙级残废人员,1950年规定,按标准金额供给两年后,减半供给终身。对三等甲、乙级,从1950—1965年实际按标准金额一次发清;1965年7月,改为每年发给残废补助费;从1978年1月起,又由残废补助费改为发残废抚恤金,供给终身。残废抚恤标准,1950—1952年以粮食计算,1953年以后改为以现金计算。建国以来到1990年,对残废抚恤标准进行过7次调整。历次调整的数额见表9-6-2、9-6-3。

表9-6-2 残废抚恤标准变化情况表

 年 度特 等一 等二等甲级二等乙级三等甲级三等乙级
因战因公因战因公因战因公因战因公因战因公因战因公
在职残废人员1950.12—1951
1952
1953—1954
1955—1977
1978—1981
1982—1984.6
1984.7—1987
1988.1
400
500
66
72
72
90
132
240
300
400
53
62
62
78
120
216
300
400
53
60
60
76
118
204
200
320
42
50
50
66
108
184
200
300
40
44
44
60
96
156
150
240
33
38
38
54
86
140
150
250
33
36
36
52
84
135
100
200
27
30
30
46
76
122
100
200
27
30
30
46
70
108
80
160
21
24
24
40
64
98
80
15
20
24
24
40
60
90
60
120
16
20
20
36
56
82
在乡残废人员1950.12—1951
1952
1953—1954
1955—1977
1978—1981
1982—1984.6
1984.7—1987
1988.1
1600
3300
390
420
520
520
570
1200
1500
2800
360
380
480
480
518
1100
1200
2800
330
300
460
460
498
1020
1100
2400
300
330
430
430
464
950
1050
1400
168
190
260
260
390
740
900
1200
150
170
240
240
350
660
700
1050
125
136
190
190
296
538
600
1000
115
126
186
180
268
480
1000
1700
200
220
100
100
180
336
600
1200
160
176
100
100
180
322
700
1300
150
165
80
80
140
272
400
1000
130
140
80
80
140
272

注: 1950—1952年为粮食单位(斤,1斤=1/2公斤); 1953—1954年为旧币单位(万元);1955年以后单位(元)。

表9-6-3 残废民兵民工抚恤标准变化表

年 度特 等一 等二等甲级二等乙级三等甲级三等乙级
1950.12—1951
1952
1953—1954
1955—1977
1978—1984.6
1984.7—1988.6
1988
1000
1800
350
360
460
570
1200
800
1200
280
300
400
498
1020
600
1100
150
160
230
390
740
500
900
100
110
170
296
538
600
1000
130
140
100
180
336
400
800
100
110
80
140
272

注:1950—1952年为粮食单位(斤,1斤=1/2公斤);1953—1954年旧币单位(万元);1955年以后单位(元)。
4. 国家补助。
(1)临时补助。新中国成立以来,省每年都拨出专款,用以解决优抚对象的生活困难。补助费随着国家财政的好转,逐年增加。据1952—1987年统计,全省共发放临时补助款23 962.1万元,受补助的烈军属和残废、复员、退伍军人达4 559.87万人次。
(2)定期定量补助。从1956年开始,全省对孤老烈属、烈士遗孤实行定期定量补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省改变了补助款的使用结构,放宽了定补条件,提高了定补标准,把补助款的70%用于定期定量补助。1952年—1989年全省优抚对象补助款开支情况见表9-6-4。

表9-6-4 1952—1987年山东省优抚对象补助款开支情况统计表

单位: 万元、人
项目
年份
合 计定期定量补助临时补助
人数款数人数款数人数款数
1952
1953
1954
984 000
1 350 000
1 300 000
488.6
1 100
1 080
  984 000
1 350 000
1 300 000
488.6
1 100
1 080
1955 1 300   1 300
19561 650 715977.5 8.8 968.7
1957473 7578721 6274.6472 130867.4
1958461 375478.1    
1959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387 598
348 089
779 276
2 355 020
979 190
357 593
1 398 789
319 966
1 550 893
402.5
1 318.2
1 142
1 086.2
1 187.1
1 117
1 208.9
1 142.2
1 134.2
46 522
168 155
204 838
184 650
174 167
176 624
197 846
55
287.6
590.9
571.2
487.9
483.2
445.8
341 076
179 934
574 438
2 170 370
805 023
198 969
1 200 943
365.5
1 030.6
551.1
515
699.2
693.8
763.1
1968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 743 072
1 060 049
1 081 258
1 534 095
1 079 755
1 436.3
1 171
1 231.9
1 597.7
1 209.1
170 758
150 735
140 973
126 435
136 289
432
411.3
448.9
454.2
460
1 572 314
909 314
940 285
1 407 660
943 466
1 004.3
759.7
783
1 143.5
749.1

(续)
项目
年份
合 计定期定量补助临时补助
人数款数人数款数人数款数
1976
1977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911 885
1 008 060
935 667
1 828 495
1 780 321
907 577
883 231
719 818
693 505
1 964.7
1 177.8
1 434.1
2 092.3
2 725.4
2 520.6
2 717.3
3 040.1
3 247.1
2 556.2
4 385.1
5 998.4
104 855
146 090
142 454
15 4946
183 006
189 736
198 983
216 920
231 241
171 920
253 347
298 919
458.6
452.9
479.5
561.8
1 579.8
1 821
1 954.3
2 290.5
2 439.5
1 996.7
4 107.9
5 717.1
807 030
861 970
793 213
1 673 549
1 597 315
717 841
684 248
502 898
462 264
606.1
724.9
954.6
1 530.5
1 145.6
699.6
763
749.6
807.6
559.5
277.2
281.3
1988309 5555 243.4286 2035 243.4  
1989297 0968 282285 3218 282 55
☚ (一)群众优抚   第七节 农民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评价 ☛

(二)国家抚恤和补助

(二)国家抚恤和补助

包括按照规定发给优抚对象的一次性抚恤金、伤残抚恤金、定期定量补助金。

☚ 3.优待现金   1.一次性抚恤金 ☛

(二)国家抚恤和补助

(二)国家抚恤和补助

1. 一次性抚恤。宁夏解放后,从1951年开始办理牺牲、病故军人、工作人员和参战民工的抚恤。从1953年1月起,一次性抚恤由抚恤粮改为以现金计算。牺牲抚恤金为140—550元,病故抚恤金为110—260元。1955年、1979年两次提高了标准。
1980年,民政部、财政部规定,一次性牺牲、病故抚恤金,由牺牲、病故两类改为革命烈士抚恤、因公牺牲抚恤和病故抚恤三类,并于当年和1984年、1986年4次提高了抚恤金标准。1989年,民政部关于颁发《关于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的通知规定,一次性抚恤金标准为:革命烈士,4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军人,20个月工资;病故军人,10个月工资,取消了原规定病故一次性抚恤金最高金额不得超过3 000元的限制,并规定立功和获得荣誉称号的现役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分别按下列比例增发:
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者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
❷被军区(方面军)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
❸立一等功的,增发25%;
❹立二等功的增发15%;
❺立三等功的,增发5%。
2.定期抚恤。根据1985年1月,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对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发给定期抚恤金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1月起将“三属”定期定量补助改为定期抚恤,并于当年、1989年、1993年3次提高了抚恤标准。
3.残废抚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残废人员的抚恤,分为在职和在乡两类,对在职的发给残废金,对在乡的发给残废抚恤金,特、一等残废人员,按标准的金额供给终身;对二等甲、乙级残废人员,1950年规定,按标准金额供给两年后,减半供给终身;对三等甲、乙级从1950—1965年实际按标准金额一次发清;1965年7月,改为每年发给残废补助费,从1978年1月起,又由残废补助费改为残废抚恤金,供给终身。残废抚恤标准,1950—1952年以粮食计算,1953年以后改为以现金计算。新中国成立以来—1993年,对残废抚恤标准进行过8次调整。
4.国家补助。宁夏解放后,政府即积极组织发放安抚补助粮和现金,以解决烈、军属生活、生产困难,仅1950—1953年4年,宁夏省就发放安抚补助粮51.5万公斤,实物补助费35.5亿元,烈士、军人子女入学补助费4.8亿元(以上为旧币单位)。从1956年开始,政府除对烈军属中的困难户继续给予临时补助外,对孤、老烈属,烈士遗孤实行定期定量补助。1961年5月29日,自治区民政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优抚工作的意见》规定,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对象是:无依无靠的孤老烈属、烈士遗孤;人口多劳力少的烈属、残废军人;长期不能参加劳动的慢性病复员军人;生活困难的退伍老红军;无人供养的病故、失踪军人家属。享受临时补助的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临时发生生活困难的其他烈军属和残废军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改变了补助款的使用结构,由过去以临时补助为主,定期定量补助为辅,向以定期定量补助为主发展,并放宽了定补条件,多次提高了定补标准。1993年,全区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优抚对象5 695人,占其72%。

☚ (一)群众优待   (三)安置退伍军人,开发使用军地两用人才 ☛
0002887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