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启动党支部内在活力
针对长期以来农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管理中存在的目标不明确、任务不具体、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从1987年开始,全省逐步推行了党支部、村干部任期(年度)目标责任制和党员年度目标责任制, 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对党支部和党员、干部提出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并把完成目标任务情况, 同报酬奖惩挂起钩来, 有效地调动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1988年以来,又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农村党支部工作达标升级”活动, 以乡镇为单位, 组织各种不同类型的农村党支部,对所承担的经济建设、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制定年度目标,进行民主考评,工作实绩与奖惩挂钩,推动“一类支部上水平,二类支部升台阶,三类支部变面貌”。1990年与1986年相比,全省农村一类党支部由26 000多个上升到35 000多个,提高35%;三类党支部由17 000多个减少到8 000多个,降低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