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发展成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发展成效

(二)发展成效

7年来开发性农业迅速发展,对确保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促进规模经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繁荣农村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出口创汇。目前,安徽已形成了年产2 500万吨粮食、25万吨棉花、150万吨油料和190万吨肉类的综合生产能力,粮油不仅满足了本省需要,而且成为主要的输出省份之一,对全国粮油供需平衡做出了一定贡献。特别是“四低”、“四荒”的开发利用,有力地推动了主要农产品产量迅速增加,丰富了“菜篮子”,对抑制通货膨胀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开发性农业的不断发展,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增强了农副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1995年,全省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创汇额达到6.8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的43.1%,比1988年增长75%。
(2) 促进乡镇企业乃至城市工业的发展。在大多数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和农区兴办乡镇企业,有两个因素不能不加以考虑,一方面,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作为乡镇企业的起步点,要求开发性农业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原始积累大部分来自于农业,农民收入的提高是乡镇企业起步的先决条件。全省大多数基础薄弱地区的乡镇企业正是基于这两条逐步发展、壮大和提高起来的。开发性农业还为城市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料, 目前全省工业原料约有40%来自农业,在轻纺工业中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产值占75%,其中大部分是依靠开发性农业这个“母体”。
(3)促进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增强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和后劲。农业的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但开发性农业使农业生产延伸到二、三产业,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联系在一起,进行商品生产流通大循环,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业直接分享农村工业化利益。
(4)促进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增加。1994年,全省农业三税收入由1988年的2.71亿元增加到9.99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9.2%。由于现行税制改革把农林特产税划归地方税种,使得开发性农业对县级财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如宿松县近两年仅上交县财政的水产品特产税达到1 700多万元。同时,也使农民大大增收,据初步统计,199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部分中来自开发性农业的收入超过100元。
(5)促进农村市场的发育,驱使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开发性农业突破了常规农业生产模式,在经营规模上实现了由小生产、常规化向大生产、现代化的转变,在商品销售上实现了由统购型、计划性向自主性、市场化的转变。各地围绕着开发性农产品的销售流通,相继建立了一批集贸市场和专业市场,1995年,全省农村集贸市场已发展到3 600多个。如亳州中药材市场就是一个突出的先进典型,它不仅设施齐全,管理规范,质量检测手段完善,而且通讯、包装、运输等服务做得好,因而万商云集,每天都有全国各地药商几万人来到这里交易,年经销额达16亿元。
(6)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安徽大约有1 600多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除已进入乡镇企业和进城打工外,仍剩余700多万人,而且每年新增剩余劳动力约60多万人,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十分艰巨。据初步匡算,除常规农业吸纳劳动力外,近年来开发性农业约吸纳了200多万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拓宽农业生产领域,可以形成农村劳动力“不离土不离乡”的转移。这种转移方式容易被广大农民所接受,潜力大,成本低。

☚ (一)发展情况   二、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 ☛
000026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