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纤
1963年, 江西棉花减产60%, 棉纺织业面临原料不足, 停工限产的困境。于是, 江西开始建设和发展以棉短绒为原料的粘胶纤维工业, 将拥有3万锭的新甡纺织厂旧厂房, 改造为化纤车间, 更名为江西化纤厂, 当年8月建成日产1.5吨粘胶短纤维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 改造九江庐山浆粕厂, 组织用棉短绒加工浆粕与江西化纤厂进行配套。1985年, 生产浆粕1.3万吨, 粘胶短纤维1万吨, 当年用棉短绒1.9万吨, 基本上将省内棉短绒都用尽, 不足部分由邻省调入, 大大缓和了棉花原料不足的困难,既开发了粘胶纤维系列产品, 又充分利用了省内棉短绒资源。用粘胶纤维生产的人造棉布在80年代期间成为市场抢手的拳头产品和出口产品, 人棉针织内衣成为出口纺织品中的大宗商品。
为适应化纤工业发展的新形势, 1988年将九江庐山浆粕厂陆续扩建为年产浆粕1.8万吨, 粘胶长丝3千吨和短纤维2万吨的九江化纤厂。在发展以棉短绒为原料的粘胶纤维工业同时, 江西还发展了合成纤维工业, 陆续建成了江西化纤化工厂、江西涤纶厂、江西合成纤维厂等。至1995年底, 全省共有化纤企业8家, 化纤抽丝能力为5.35万吨, 其中粘胶纤维3.6万吨。当年生产化学纤维5.02万吨, 其中粘胶纤维3.45万吨, 消耗棉短绒2万吨, 将省内棉花加工产生的短绒基本用尽。基于省内棉短绒资源优势, 发展粘胶纤维生产是江西省纺织工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1996年, 九江化纤厂的粘胶长丝分厂股票上市, 粘胶长、短丝的生产能力得到扩大, 形成年产3万吨短纤,6 000吨长丝的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