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助手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 全省农村共青团基层组织, 紧紧围绕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 组织和引导广大农村团员青年, 为江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充分发挥了党的助手作用。
(1) 新中国成立初期, 全省农村基层团组织带领农村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土地改革, 经过土地改革的洗礼, 青年农民整体的阶级觉悟和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2)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 许多团员和青年带头入社和说服家人入社;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广大团员积极投身到兴修水利, 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积肥造肥、培育良种、开垦荒地等各项生产建设中去, 取得了累累硕果。即使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 也积极参加 “农业学大寨”运动, 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 在科技兴农活动中, 农村共青团组织以提高农村青年科技素质, 推进农村科技进步为宗旨, 大力开展学科学、用科学活动。全省80%的农村团支部、60%的青年农民踊跃参加; 积极举办实用技术培训活动, 对农村青年进行 “短、平、快” 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农村青年掌握1~2项生产技术。至1990年, 全省共培训农村青年300万人次; 为配合国家“星火计划” 的实施,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推广适用技术384项, 培养农村星火带头人1000多名。
(4) 在绿化祖国活动中, 积极组织农村团员青年植树造林, 开展绿化国土活动, 大力推进 “翠竹工程”。
(5)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村基层共青团组织对农村团员、青年, 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勤劳致富, 倡导科学, 倡导文明。1995年以来, 各级团组织把 “服务万村行动”摆在共青团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全省实际启动村1 137个, 选项立项1 008个, 培训 “服务万村行动” 骨干30多万人次, 落实城乡结对1 024个, 建立 “希望书库” 340个。在 “服务万村行动” 活动中, “推优” 工作 (即推荐优秀青年、优秀团员为党的发展对象) 得到加强, 仅1 137个启动村, 入党积极分子4 000多人,发展党员2 500多人; 团员发展力度加大, 1996年比1995年增长近2个百分点, 在股份制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 建立团组织12000多个, 使团的事业蒸蒸日上, 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