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创业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创业时期

(二) 创业时期1953—1965年

经过3年的恢复,郊区林业有了一定的发展。1953—1957年,5年内共造林6.2万公顷,平均每年为1.3万公顷,为恢复时期的近三倍。1956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1956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提出在12年内“发展林业、绿化一切可能绿化的荒地荒山”的要求,对郊区林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造林的增加,农业社育苗也相应有所发展,到1956年达75公顷。造林所用种苗主要还靠“自采、自育”解决。为了鼓励农业社育苗,育苗的收入免纳农业税。在这几年中,合作造林的比重有较大增加,1954年占53.5%;1956年实现了农业合作化,1957年合作造林占全年造林面积的2/3。
为了加快国有造林,1953年成立西山造林所(后改为西山试验林场),同年扩建温泉、南大荒、瑞王坟等3个苗圃,总育苗面积244公顷,为西山造林做好苗木上的准备。1955年2月,北京市委作出《关于加强北京市造林绿化工作的决定》,决定规定了造林绿化的基本方针,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植树造林。这一时期,较为广泛发动了首都机关、部队、学校、厂矿等参加义务植树的活动。其中小西山造林以部队为主力军,1955—1957年的3年中,基本完成营造风景林4667公顷,取得显著成果。西山造林不仅为石质干旱山地造林提供经验,还培养锻炼了一批人才。
1953年7月,市政府批准实施《修正北京市郊区林木保护暂行办法》。这个法规对保护林木、防止滥砍林木和山林火灾起到很好的作用。
1958年4月,国家发出在全国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号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京郊农民积极响应,开展跨越村、社行政界线的大规模造林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存在忽视科学造林,上报造林面积不实等问题。1958年7月,在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下,中共北京市委发动组织机关、院校、企事业、部队等实行分片包干,绿化京郊荒山。共有11个系统,248个单位,分别在5个区县上山造林绿化,到1960年的3年内参加绿化的人数有27万多人,424万个劳动日,共造林1.86万公顷,还搞了副业生产和支援了农村建设。1958—1960年市委组织机关干部在昌平县南口荒滩上,挖卵石取滩沙子,客土填坑、修渠打井等,栽植以苹果为主的533公顷果园,为利用荒滩开辟果树生产基地树立了样板。
在此期间,市林业调查队首次对山区次生林资源进行了调查,全市以杨、桦、栎为主的次生林达2.2万公顷,立木蓄积为40万立方米。
自1962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郊区林业呈现稳定向前发展。
❶国有林业建设得以充实扩大。1962年起新建、扩建了市属7个林场,山区县先后建立县属林场15个。全市林场面积发展到5.3万公顷,招收了6000余名初高中毕业生为林场工人。
❷加强科技和教育培训。1962年成立市林业科学研究所,1965年北京农业劳动大学,设有林果系,培养林果人才。对新上岗的6000名青年林业工人,在普遍进行短期培训的基础上,分林业、财务、会计等专业学习,并委托北京林学院开办林业函授,有783名参加了大专和本科班的学习。同时每年为林场、苗圃青年工人举办短期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
❸造林面积逐年增加,造林质量有较大提高。基本做到细致整地,采用壮苗等科学技术造林。1962—1965年,对国有造林每年对前一年造林地进行检查验收,促进造林质量的提高。1964年秋,国有苗圃为密云、怀柔、延庆等山区县,提供小油松苗近1亿株造林,并组织百余名人员下乡技术服务,取得一定的成效。1964年,完成京密引水渠两岸百公里的植树工程,采用大规格苗造林100余万株。
❹这一时期,京郊大型果园发展到31个,其中67公顷以上的15个,面积为2252公顷;33公顷以上的16个,面积为728公顷。
贯彻中央1961年发布的《关于确定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的若干政策规定》,纠正林业工作中“左”的错误,先在延庆、密云、房山等三个山区县试点,摸索确定山林权属和划分社员自留山的具体经验。通过《规定》的贯彻,对于巩固郊区造林成果,提高群众造林信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 (一) 恢复时期   (三)停滞徘徊时期 ☛
000014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