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村邮电通信发展历程
1949年以前,山东省广大农村邮电条件极差,全省仅有459处邮电局(所),多设在较大的城镇,广大农村基本上没有邮电通信设施,特别是山区和边远地区常年不通邮,更没有电信设施。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邮电部、中共山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山东农村的邮电通信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其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山东全境解放以后,在“战时邮电”的基础上,先后完成了对旧邮电的接管和改造任务,开始着手建设和发展抗日战争中创立的人民邮电通信事业。根据当时“支援前线、建设后方、发展城市、巩固农村”的邮电方针和要求,开始开辟农村邮电局(所),整顿和发展县城邮电设施,疏通邮电通信网络,以保证支援前线、经济建设、农村基层政权巩固和人民群众的通信需求。到1952年,全省农村邮电局(所)达到293处、邮电代办所达到2 312处;设在农村的信筒、信箱达到1 375处;可办理电报业务的农村邮电局(所)达到11处;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105门。
2. “一五”、“二五”计划时期。这一时期,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开辟和发展了农村的邮电通信工作。1953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将原有的地方电信交山东省邮电管理局代管,从此农村电信纳入了统一的邮电通信管理之中。全省县城以上全部设置了邮电局,县城邮电通信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57年农村邮电局(所)总数达到1989处;农村电话交换点达到412处,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16万门;农村邮路和投递路线总长度接近15万公里。山东广大农村有史以来第一次普遍设立了邮电局(所),较为广泛地开办了邮电业务。1956—1958年,在贯彻中共中央《农村发展纲要》时,山东省政府先后投资3 500万元发展农村电话。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全省县至区乡及某些农业合作社基本上都通了电话,形成了山东省农村电话通信的基础框架。当时的农村电话线路除通讯之外还承担了县以下有线广播的传输任务。1962年,全省农村邮电局(所)达到2 265个,占当时人民公社总数的97.5%;农村邮路达到18万公里;电话交换点达到1 381处、公社集体电话交换点达到976处;农村电话交换机达2 427部、总容量为7.6万门,其中国营交换机1 569部、5.96万门;已通电话的公社占公社总数的93.2%,38.3%的生产大队也通上了电话。但当时农村电话设备、线路和通信的质量都较差,致使后来农村电话通话面逐年减少。
3. 经济调整时期。这一时期,通过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农村邮电通信认真总结了经验,合理调整了建设速度和布局,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通信质量、改善管理和提高工作效能上。1963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以(63)鲁经苏字202号文件,转发了《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关于贯彻〈国务院批转邮电部关于调整农村电话管理体制问题的报告〉的报告》,对农村电话管理体制作了比较明确的划分,形成了农村电话地方国营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到1965年,农村邮电局(所)调整为1 587处,占公社总数的39.3%;农村电话交换点为1 389处,集体电话交换点为843处;农村电话交换机为2 376部,总容量为8.02万门,其中国营交换机1 533部、容量为6.13万门;已通电话的公社占公社总数的85.7%,已通电话的生产大队占总数的29.8%。
4. “三五”、“四五”计划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山东邮电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使农村邮电通信在徘徊中有了一定的发展,基本上完成了邮电通信任务。1975年,全省农村邮电局(所)总数达1901处,占公社总数的87.8%;农村电话交换点总数达1 714处,集体电话交换点数为1 556处;农村电话交换机为3 478部、总容量为12.1万门,其中国营交换机为1 897部、容量为8.64万门;农村邮路和投递路线总长度为19.9万公里。
5. “五五”、“六五”计划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农村邮电工作开始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开拓了一条依靠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快农村邮电通信建设的新路子。1979年,国务院批转了邮电部《关于调整邮电管理体制的请示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农村电话中地方国营和集体两种管理体制的划分原则。1983年全国农村邮电通信工作会议后,对上述精神做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1980年底,山东省邮电管理局提出正式成立山东省农村电话局,1983年山东省编制委员会以鲁编(1983)119号文件批准省农村电话局成立,实行独立核算,成为管理全省国营农村电话的通信企业。从此,山东省农村邮电通信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的发展建设轨道。到1985年,全省农村邮电支局(所)达到2153处,其中邮电局自办局(所)1983处;农村电话交换机总数达到4 463部、总容量达到21.4万门,其中国营农话交换机为2 530部、容量为15.4万门;农村电话自动交换机从无到有,达到1 400门;载波电话终端机达4 072部,环路载波终端机36部;农村电话干路总长度达6.1万公里;农村电话机总数达到10.35万部;农村电话交换点总数达3 860处,其中国营农村电话交换点1932处;已装交换机的乡镇达2 107处,已通电话的乡镇达2 274处,分别占乡镇总数的78.6%和84.9%;县至乡镇直达电路为4 039条,与县有直达电路的乡镇达1937个。农村邮路及投递路线达22.6万公里,设在农村地区的信筒、信箱达5 746个,农村信报站达到2万处,农村步班投递路线仅剩184公里。县城邮电通讯发展更加迅速,全省有42个县(市)市内电话实现了交换自动化,比1975年增加了21倍,用户电报、传真等业务也在县(市)广泛开办,山东农村邮电通信开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6.“七五”计划时期。“七五”以来,山东农村邮电通信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综合通信能力大为增强,一个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农村邮电通信网络已经形成。
(1)农村邮电业务与功能。农村对邮电通信需求的提高,促进了邮电业务的持续发展。邮政方面,除信函、包裹、报刊发行、汇兑等传统业务外,邮政快件、国际信函、邮政储蓄、商品包裹、代办保险、集邮等新兴业务在县和乡镇相继开办。电信方面,在原有电话、电报的基础上,也相继开办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拨电话、用户电报、传真、无线寻呼等业务项目。农村邮电通信已形成一个功能较为齐全的邮电服务网络。与此同时,农村通信在整个邮电通信中所处的地位也日益提高,1990年仅农村电话业务总量就达4 625万元,占邮电业务总量的11.74%;经农村邮电支局挂发的长途电话达396.4万张、电报达478.4万张,分别占全省长途电话和电报总量的6.8%和27.3%。
(2)农村通信建设与通信能力。为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邮电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建设方针,大力发展农村邮电通信事业,全省农村邮电通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90年,全省已有79个县(市)实现了县城市话交换自动化,其中2个县(市)实现程控电话,并有25个县(市)电话可以直拨165个国家和地区。农村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0.2万门,其中自动交换机容量达到4.73万门;有117处乡镇邮电支局的电话实现了自动化,16处进入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县至乡镇直达中继电路达7 135条,其中载波电路4 792条;微波、特高频传输电路达40套,光纤电缆20公里。农村电信传输由单一明线发展成由明线、载波、特高频等多种手段的传输网。邮政方面,县城以上及县到乡镇邮政运输全部实现铁路和公路汽车运输。乡村投递也基本取消了步班投递,实现了自行车投递;农村邮路已达2.36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达20.89万公里;报刊发行种类达3 569种。设在农村的邮电局(所)达到2 233处,占全省邮电局(所)总数的84.4%;县以下邮电职工达9 067人;另外集体电话人员4 722人,各类邮电委办人员2 650人。
(3)农村邮电通信服务水平。1990年,全省91%的乡镇设置了邮电支局(所),设在农村地区的信筒、信箱达到5 371个,占邮政信筒、信箱总数的69.5%,农村信报站达3.37万个;每天投递一次以上的乡镇为2 255个,占乡镇总数的97.2%;每两天投递一次的乡镇有66个,占乡镇总数的2.8%。农村电话交换点达3 939处,其中国营农村电话交换点2 001处,乡镇集体电话交换点为1 878处,另外私人经营和其他形式经营的电话交换点40处;已通电话的乡镇占乡镇总数的99.31%;37.38%的行政村通上了电话,农村电话话机普及率达到2.5部/千人。农村邮政电信通信水平见表2-9-1、2-9-2。
表2-9-1 1990年全省农村邮政通信水平统计
项 目 | 单位 | 县(市、区) | 乡镇 | 行政村 |
总数 设有邮电局所的 占总数的 | 个 个 % | 110 110 100 | 2 321 2 035 87.7 | 86 196 — — |
邮件报刊投递频次 | | | | |
每天一次以上 每两天一次 每三天一次 | 个 个 个 | 110 0 0 | 2 255 66 0 | 73 767 12 371 32 |
投递力量 | | | | |
自编人员投递的 委办人员投递的 社会力量传递及捎转的 | 个 个 个 | 110 0 0 | 1 823 498 0 | 58 626 27 544 26 |
当天看到报纸的县市 第二天看到报纸的县市 | 个 个 | 44 66 | — — | — — |
表2-9-2 1990年全省农村电信通信水平统计
项 目 | 单位 | 总计 | 乡镇 | 行政村 |
农村电话交换点总数 | 处 | 3 939 | — | — |
其中: | | | | |
国营交换点 集体交换点 个体经营交换点 其他经营交换点 | 处 处 处 处 | 2 001 1 989 21 19 | 2 001 949 | 0 949 |
已装交换机的 已装载波机的 已通电话的 | 个 个 个 | 2 950 1 519 34 527 | 2 001 1 519 2 305 | 949 32 222 |
县至乡镇中继电路 | 路 | 7 135 | | |
其中: | | | | |
载波电路 | 路 | 4 792 | | |
与县有直达电路的乡镇 | 个 | | 2 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