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玄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唐玄宗685—762即李隆基。唐代皇帝。亦称唐明皇。公元712—756年在位。景云元年(710年)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等,拥立其父睿宗,被立为皇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禅即位,改元先天。次年(开元元年)杀阴谋政变的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数千人。从开元元年(713年)到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他先后任用过有能力、肯直言进谏的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张九龄等人为宰相,裁减冗官,强调以功、才授官。开元三年,下诏抑制贵族的过度贪暴,规定封家的租调由朝廷统一征收,封家到京城领取财物。在农业、手工业等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有利发展生产的措施,革除了武周后期的某些弊政。开元年间,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史称“开元之治”。开元以后,他逐渐走向奢侈荒淫,任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相达十七年之久,朝政日益腐败。他又极力追求声色,宠信杨贵妃,安居享乐,纵容李林甫、杨国忠等败坏朝纲,结党营私,贪贿受财。又信用安禄山,致使已经坐大的节度使更加跋扈难制。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他逃往四川,其子李亨(肃宗)在灵武即位,他被尊为太上皇。至德二年(758年初)回长安。后抑郁病死。 唐玄宗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见“李隆基”条 ☚ 浮休子 养一老人 ☛ 唐玄宗685—762即李隆基。又称唐明皇。唐代皇帝。公元712—756年在位。初封楚王,改临淄郡王。先天元年(712)即帝位,次年始握全权,改元开元。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纳谏诤、明赏罚、裁冗官,革除武韦弊政,社会安定,国势强盛,史称“开元盛世”。开元二十四年(736),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诸州贡举省试不第,愿入学者亦听,为州县学生提供了入四门学为俊士的机会。二十九年,置崇玄学,习老、庄、文、列四子,曰道举。天宝九载(750),置广文馆于国学,以领生徒修进士业者。十二载,敕罢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至天宝年间,骄心日浸,宠杨贵妃,委政李林甫、杨国忠,政治日趋腐败,终于酿成“安史之乱”。十五载七月,太子李亨即帝位,尊为太上皇。至德二载(757)末,自蜀归长安,幽居兴庆宫,抑郁而死。 唐玄宗685—762即李隆基,一称唐明皇。712至756年在位。710年,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中宗皇后韦氏,拥立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受禅即位后改元先天,次年改元开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璟为宰相,整顿吏治,压抑佛教势力,针对武周以来的弊政进行改革,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明显发展,被史家誉为“开元之治”。在位后期,官吏贪黩,政治腐败。又沉醉于酒色之中,奢侈荒淫。当时府兵制破坏,京师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西北和北方各镇节度使手握重兵。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玄宗西逃入蜀,太子李亨(肃宗)在灵武即位,他被尊为太上皇。758年回长安,后抑郁而死。 唐玄宗 唐玄宗685—762即李隆基,睿宗第三子,母昭成皇帝后窦氏。始封楚王,后封临淄王。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公元710年,与太平公主合谋,杀韦后,拥其父睿宗为帝,被立为太子。712年,受禅继位,改元先天。开元年间(713—741),先后任命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人为相,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抑制食封贵族,压抑佛教,发展农业生产,一度出现“开元之治”。天宝年间 (742—756),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只想过安逸日子,不愿过问政事。生活渐趋荒淫。先宠武惠妃,听其谗言,杀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李林甫请立寿王瑁为太子。不久,其母武惠妃死。李亨才得立为太子。744年,纳杨贵妃之后,更是专以声色自恣,挥霍无度。加上对边疆连年用兵,节度使权力膨胀。天宝十四年(755),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756年七月,叛军攻破潼关,玄宗准备逃亡四川。兵至马嵬驿 (今陕西兴平县西),陈玄礼率士卒哗变,杀杨国忠,胁迫玄宗赐杨贵妃自尽。七月,太子李亨 (肃宗) 在灵武继位,尊玄宗为太上皇。758年十一月,太上皇还京师。移居西内甘露殿,郁郁不乐。宝应元年 (762) 四月五日卒,年七十八,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葬于泰陵。废后王氏,贞顺皇后武氏,贵妃杨氏。玄宗有子三十三人,女二十九人。 ☚ 唐睿宗 唐肃宗 ☛ 唐玄宗685—762即李隆基,又称唐明皇。唐朝皇帝(712—756)。景云元年(710年)通过政变拥其父睿宗复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禅继位。前期任姚崇、宋璟为相,除弊政,裁冗官,使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有“开元之治”美誉。后期骄奢淫逸,重用李林甫、杨国忠,政治败坏;又宠信杨贵妃,以声色自娱。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逃蜀,太子亨即位,被尊为太上皇。后回长安,抑郁而死。 唐玄宗685-762táng xuán zōng《本草纲目》草部第12卷(8)。人名。即李隆基。一称唐明皇。唐代皇帝。公元712-756年在位,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即位改年号先天。整顿武周后期弊政,社会经济继续有所发展,被旧史家誉为“开元之治”。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执政,政治腐败,奢侈荒淫。后来爆发“安史之乱”,太子亨即位被尊为太上皇。 唐玄宗 唐玄宗685—762即李隆基。一称唐明皇,唐睿宗第三子,712—756年在位,先后使用先天、开元、天宝三年号。景云元年(710),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进封平王,旋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 受禅即位。统治初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整顿武周后期以来弊政,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有“开元之治”之誉。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执政,政治日趋腐败,又爱好声色,奢侈荒淫,进一步加深社会危机。同时,由于府兵制破坏,关中及中原地区武备空虚,西北及北方各镇节度使掌握重兵,天宝十四年(755)爆发“安史之乱”。次年,入蜀避难,同年7月,皇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他被尊为太上皇。后病死。 ☚ 玄奘 开元盛世 ☛ 唐玄宗Tang XuanzongXuanzong Emperor of the Tang Dynasty,see李隆基(Li Longji) 唐玄宗睿宗第三子,名隆基,封临淄王。英武有才略,值韦氏之乱,密谋匡复,起兵诛韦氏,奉父睿宗即位,旋受禅,以姚崇、宋璟为相,开元之治,比于贞观。天宝后宠杨贵妃,用李林甫、杨国忠,招致安禄山之乱,避难奔蜀,太子即位灵武,尊帝为太上皇。在位四十四年,庙号玄宗,纪元三:先天(712—713)、开元 (713—741)、天宝 (742—756)。 唐玄宗见 李隆基 唐玄宗685—762即李隆基。唐朝皇帝。712—756年在位。一称唐明皇。唐睿宗第三子。景龙四年(710)与太平公主联合诛杀韦后,拥立睿宗,因功被立为太子。又与太平公主矛盾加剧。延和元年(712)受禅即位,先发制人,剪除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次年,改元开元。初期励精图治,任用贤相姚崇、宋璟等,大力革除武周后期弊政,提倡节俭,精减机构,沙汰僧尼,减省寺观,广开言路,选贤任能,检括户口,重视农桑,适应时代的变化,在政治、财政、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社会繁荣安定,史称“开元之治”。后逐渐怠于政事,纵情享乐。好大喜功,对吐蕃、南诏、契丹不断发动战争,恶化了民族关系,加重了人民负担。同时,边将重兵在握,内地兵力空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起兵反唐,爆发了安史之乱。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肃宗)即位,他被尊为太上皇。玄宗善骑射,喜文学,通音律,长于八分书,多才多艺,对唐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参考图275-278) 唐玄宗(唐·垂拱元年——寶應元年 685~762) 大唐第六代皇帝。名隆基。睿宗 (李旦)第三子。初封臨淄王,英武有才略。值“韋氏之亂”,密謀匡復,起兵誅韋氏,奉父睿宗即位。旋受禪,以姚崇、宋璟為相,“開元之治” 比于 “貞觀之治”。天寶(742—755)後寵貴妃楊氏,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致 “安禄山之亂”,避難奔蜀。太子 (李亨) 即位靈武,尊帝為上皇天命。在位四十四年,廟號玄宗。帝多才藝,善音樂,工書、畫,書以八分最顯。開元 (713—740)中。自注 《孝經》,并製序敕刻入石,立于太學。天寶年間撰并書 <鹡鴒頌>,敕勒于石。唐寶皋 《述書賦》曰: “開元應乾,神武聰明,風骨巨鹿,碑版峥嶸,思如泉而吐鳳,筆如海而吞鯨。”《古今法書苑》曰:“唐明皇(玄宗)工八分、章草,豐茂英特。”北宋黄庭堅 《山谷題跋》 曰: “玄宗書,班班猶有祖父風。”其書迹今見有十種: <王仁皎碑>、<慶唐觀紀聖銘>、<華山銘>、<鶺鴒頌>、<凉國長公主神道碑>、<郎國長公主神道碑>、<金仙長公主神道碑>、<紀泰山銘>、<石臺孝經>、<賜張敬忠敕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