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48年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海城市在稳定和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深化改革特别是综合体制改革为动力,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着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加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使海城的农村经济取得了令全省瞩目的成就。

☚ (一)自然资源概况   1.农村经济实力跃居全省各县首位 ☛

(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1.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1995年,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虽然比1978年减少近235千公顷, 但是,粮食总产仍达312.07万吨, 比1978年增长0.43倍;棉花总产75万吨, 增长1.96倍; 油料总产35.02万吨, 其中油菜籽产量32.94万吨, 增长9.2倍; 生猪出栏416.20万头, 增长1.8倍; 牛15.07万头, 羊88.34万只, 兔出栏25.01万只, 家禽出笼5 924.37万羽, 较1978年都有很大幅度增长。水产品产量18.39万吨, 增长13.3倍, 其中鲜鱼总产15 221吨,增长0.19倍; 水果总产16.17万吨, 其中柑橘14.64万吨, 增长609倍; 茶叶6 719吨, 增长0.31倍。
2.农业产业结构趋向优化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全市农村产业结构出现了五个明显变化: 一是种植业产值中粮食作物比重下降, 经济作物比重上升。1995年, 经济作物产值达12.9亿元, 占种植业产值的33%。二是农业内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下降, 林牧渔业比重上升。1995年种植业产值39.16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46.5%, 比1978年下降25个百分点, 而林牧渔业的比重则上升35个百分点。三是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的比重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199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51%, 比1978年下降33.6个百分点, 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 达到25%。四是农村中从事非农生产的劳力比重上升。1978年前, 几乎是一切劳动力围着土地转, 而1995年全市从事非农业的劳力达49.98万人, 占农村总劳力的25.6%。五是优质农产品比重上升。1995年全市优质农产品率达35%,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0%。
3.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常德市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发生了五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农民收入成倍增加。1995年, 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1 258元, 比1978年增长6.4倍。二是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95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 280.4元, 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消费结构来看, 粮食比重下降, 仅占食品消费支出的38.9%; 蔬菜、油脂、食糖、蛋禽、水产等副食品比重上升, 占43.9%。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05.4元。农村居住条件更加宽敞。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2.8平方米, 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占85%。农村手表、收音机、自行车、电风扇等已基本普及,平均每百户拥有黑白电视机76.3台、彩色电视机12台、收录机16台。中高档家电也大量进入农家, 平均每百户拥有洗衣机8台、电冰箱4台、摩托车4辆。不少农民还用上煤、液化气、沼气等。三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995年全市农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165.09元, 其中人均购买书报杂志11.20元。服务消费支出比重占生活消费比重达28.7%。同时, 有80%的乡、村已建成广播宣传站、电影院、文化站等。四是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有80%左右的人饮用安全卫生水, 有98.8%的村通电,96.8%的村通公路, 89.5%的村通电话, 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6%以上。
4.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全市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以产加销一条龙和贸工农一体化为载体,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形成了初具常德特色的五种产业化类型 (加工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推动型、专业市场辐射型、特色资源开发型和服务组织联结型),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市已形成以金健米业、德海水禽开发和西洞庭糖业为主的10大龙头企业, 以石门柑橘、马头羊、汉寿县的中华鳖、澧县的灵芝、津市的菱果和临澧的肉鸡为主的10大农业支柱产业, 以甘露寺市场为主的10大农产品批发市场。
5.乡镇企业持续发展, 速度和效益稳步增长
1995年全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2万人, 比1978年增长3.1倍; 乡镇企业总产值386亿元, 比1978年增长174倍, 有鼎城、临澧、澧县和桃源等四个区、县(市) 乡镇企业产值过60亿元, 140个乡镇过亿元,其中新安、合口、灌溪镇突破10亿元, 年产值上千万元的企业有159家, 其中临澧太平集团、安乡恒安集团和澧县第三建筑公司已过亿元, 实现利润283.6亿元, 上交税收3.1亿元。
按照国民经济 “九五” 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常德农业农村经济将再上新台阶, 将由农业大市变为农业强市, 到2010年, 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5 000元以上。

☚ (一)基本情况   八、张家界市 ☛

(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 张家界市农村经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初到1978年, 农村经济缓慢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到建市初的1988年,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建市以来, 农村经济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1) 粮食基本实现了自给。新中国成立初, 全市粮食总产量仅23.6万吨, 1978年粮食总产量47万吨, 1988年全市粮食总产达43.5万吨, 到199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26万吨, 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 绝大部分农民都解决了温饱问题。
(2)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初, 农村经济处于复苏阶段, 到1978年, 张家界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还只有80多元, 到1988年建市时,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32元, 还有58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建市后, 由于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 农民的收入才有了快速增长, 1995年,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9元, 贫困人口也减少到 20多万人。
(3) 农民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1978年以来, 特别是建市以后, 全市农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到1995年, 全市通公路的乡达100%, 通公路的村达85%, 通电的乡达100%, 通电的村达97%, 通电的农户达92%。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6.7平方米, 且砖混结构的占28%, 有5%的农民住进了楼房, 农村用电量达到4 600万千瓦时, 电视入户率达40%。
2.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1) 农业总产值增长迅速。197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2.4亿元, 到1988年建市时, 达到6.79亿元,增长183%; 建市后, 到1995年达到12.4亿元, 比建市初增长82.6%。
(2)农业生产突破了传统经营模式和自给自足经济的约束。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 张家界市的农业生产和全国一样坚持 “以粮为钢”的方针, 整个农业基本上就是以粮食生产为主。1978年以后,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使全市的农业结构得以逐步调整。建市以后, 全市农业生产开始由注重 “量” 的增长向注重 “质” 的提高上转变, 初步形成了 “两高一优”基本格局, 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经济作物成倍增长, 结构布局基本合理。农业生产突破了自给自足经济的约束, 逐步调整生产结构, 面向市场生产, 农业的市场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农业商品率已达到45%。
3.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蓬勃发展。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从80年代开始发展, 建市后, 呈现出了快速发展势头。1995年, 全市乡镇企业已发展到5.2万个, 比建市时增加30%, 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9.3亿元, 其中乡镇工业总产值13.3亿元, 上交税金达8 700万元, 利润达3.84亿元。全市个体私营经济达3 000多户, 从业人数超过6万人, 年创产值4亿元以上。
4.畜牧水产业迅猛发展。
1995年, 全市生猪发展到152.4万头, 比1978年增长49%; 全市牛出栏2.47万头, 羊出栏9.33万只。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 966吨。全市养殖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 已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途径。
5.农业生产发展条件改善。

(1) 实现了 “灭荒” 和全面绿化。到1995年,全市累计造林120千公顷,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千公顷, 并已于1993年基本消灭宜林荒山, 有三个区县提前实现绿化达标, 森林覆盖率达到63.7%。
(2) 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1995年, 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利水电设施3万多处, 蓄引提水总量达到6亿立方米, 有效灌溉面积达4.53万公顷, 旱涝保收面积3.07万公顷。
(3) 农业配套服务不断加强。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30.5万千瓦, 农机服务总产值达1.8亿元。全市推广 “两省灶” 29万户, 占农户总数的80%, 推广沼气池8 000个, 农村能源结构有较大改善。全市已建立乡镇农科教中心53个, 为服务农村经济、科教兴农奠定了基础。全市四级农技推广网络已具规模,科技推广工作较过去有较大进步,农业科技的推广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 (一)基本情况   九、益阳市 ☛
000141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