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

(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

河南省农村电网开始建设时,0.435千伏线路采用陶瓷横担,推广了两线一地制供电方式,还建设了一大批35千伏侧采用熔丝,10千伏侧采用柱上油断路器的农村简易变电站。随着“五小”工业的发展,也兴建了少数城镇变电站,其35千伏侧采用断路器,10千伏侧使用户内成套高压开关柜,采用悬式瓷瓶及针式瓷瓶的送配电线路也逐步发展起来。由于各地缺少规划,发展随意性大,电网结构不尽合理,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电压质量低,1978年一年全省就烧坏电动机6 500台。1980年后,全省农村电网发展较快(见表2-7-1)。

表2-7-1 1980—1995年农村电网发展情况

年限高低压线路
(万千米)
35~110千伏变电
容量 (万千伏安)
配电变压器
容量 (万千伏安)
1980
1985
1990
1995
19.5
27.2
33.7
40.7
159
293
703
1 145
495
740
970
1 388

“八五”期间,完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41项,完成投资3.5亿元,新增主变容量118万千伏安,新架110千伏线路677千米,全省农村以110千伏电压级为主的网络已基本形成。
1.电网的技术改造。在进行农村电网建设的同时,针对以往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六五”期间进行恢复性改造。主要是高压电网的完善化工作,重点解决设备简易、严重危及安全运行的问题。“七五”期间的技术改造逐步转移到以“安全供电为中心,降损节能为重点”的轨道上来,大力推广新技术,开展设备完善化和标准化建设,以提高农网经济效益。35千伏两线一地制线路于1984年全部改造完毕,改造6~10千伏11 533千米,改造、迁建和增容变电站99座,补点新建22座,更换和改造高耗配变61.6万千伏安,增装电容器62.7万千法,全省有1/3的县基本上完成了农网技术改造任务。1980—1987年原水电部对农村电网技术改造补助1 257万元,其余资金由市(地)、县(市)自筹。自1988年以后,改造资金完全依靠县(市)自筹,这一时期自筹资金包括4个来源,即企业自有的大修资金、折旧资金、“以电养电”免税资金和群众集资。
10年来全省农网的技术改造成效显著,改善了电网结构,降低了线损,提高了电压质量,安全供电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七五”期间高压综合线损率降至10.06%,共节电25 800万千瓦时。“八五”期间高压综合线损率降至8.08%,共节电32 590万千瓦时(见表2-7-2)。

表2-7-2 农村电网“七五”及“八五”期间技术改造完成情况

项 目“七五”时期“八五” 时期
35千伏及以
上简陋变电站技
术改造
30座/14.4万千
伏安
40座/19.2万千
伏安
调整改造6~
10千伏线路
18 330千米17 840千米
高能耗配电变
压器更新改造
19 350台/133.52
万千伏安, 占应改
造总数的23.1%
29 040台/203.28
万千伏安, 占应改
造总数的34.7%

2.电网的调度及通讯。在发展农村电网的同时,农电调度通讯设施的完善和发展列入了重要议程。到1985年底,全省已有106个县(市)供电单位先后建立了电力调度室,调度管理工作逐渐正规。
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是评价现代电网技术的重要标志。“八五”期间,全省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到1995年底,已有近50%的县(市)供电企业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自动化调度。全省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用化达标单位达到12个,占已上调度自动化县(市)的22%。农电通讯是电力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绝大部分县(市)建立了以载波通讯为主,无线、有线为备用通道的电网通讯网络。
3.变电站标准化管理及无功补偿。1980年开展“红旗变电站”站际竞赛评比活动,有20个变电站评为“红旗变电站”,1985年“红旗变电站”118个。1985年开展标准化管理,陆续制订出全省标准变电站、标准输电线路等技术标准和评定办法。到1995年底,建成标准化变电站696座,占农村变电站总数的85%,标准化高压线路4 974条,占其总数的81%。
从1980年起,全省普及推广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优化技术,在变电站和线路上,装设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1980年以前,拥有的高压电容器不足15万千法,到1987年达到57万千法,80%的县(市)的平均功率因数由原来的0.40~0.60提高到0.83。
全省“七五”期间增装无功补偿设备47.14万千法,“八五”期间增装无功补偿设备74.84万千法,累计达203.1万千法。
4.新产品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全省农村电网的发展中,积极发展农用地埋线路,进行农村小型化变电站的建设,从而提高了电网的安全及自动化水平。
(1) 农村小型化变电站建设技术。该技术采用户外式电气设备,立体框架式布置,取消了高压配电室的建设,从而简化了变电站的设计。1980年以来,总结伊川县吕店小型化变电站经验,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符合全省农村供电特点、技术先进的小型化变电站建设方案。建设小型化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相比,可节约工程投资1/3~1/2,节约土地面积1/2~2/3,缩短工期1/3~2/3。至1995年全省已建成小型化变电站共计137座。
(2) 采用低压直埋铝芯塑料、绝缘塑料护套的地埋电力线路进行供电。这是农村用电的一种新的供电方式,具有使用安全、节省投资、不占耕地、不受自然灾害侵袭等优点。从1974年开始在河南农村电网中使用,1975年原水电部确定河南省内黄县为全国地埋线使用试点县,以后逐步推广。至1995年末,已运行的地埋低压线路约1万千米。
☚ (一)农村电厂建设   (三)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
0000344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