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农村电影放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农村电影放映 (二)农村电影放映从50年代起,电影放映逐渐发展,成为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在南京举办了我国第一个规模最大的电影放映训练班,吉林省文教厅派21名人员参加。参加人员在训练结业回省后,组成6支电影放映队,分赴农村开展放映活动。从此,吉林省广大农村才第一次看到了自己放映的电影。1954年,吉林省电影放映队发展到21个。为有利于深入农村,服务于农民,吉林省文化局决定,将上述21支电影队分别交由舒兰等县级文化主管部门领导,并总结推广舒兰县电影队合理规划巡回路线,定点、定时、定场次的放映经验,使农民一年可以看到3—4次电影。1956、1957年吉林省电影放映网有了较大的发展。据1957年底统计,全省农村电影队发展到199个,较之1952年增长了6倍多。1959年,全省电影放映队进一步实行“定放映点、定放映巡回路线、定每个放映点月和全年巡回放映的次数、定每个点月和全年放映场次,定每个点包场收费标准和全年收费数额的“五定”放映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及规划放映工作的开展。1966—1976年的“文革”十年中,电影事业遭受了严重的冲击,放映内容单调、放映质量下降。但在这一期间,由于电影放映工作者的努力,大量发展了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集体办的16毫米和8.75毫米放映队,使农民可以不出队就看到电影。 ☚ 2.电视 三、农业报刊杂志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