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农村电影放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农村电影放映

(二)农村电影放映

从50年代起,电影放映逐渐发展,成为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在南京举办了我国第一个规模最大的电影放映训练班,吉林省文教厅派21名人员参加。参加人员在训练结业回省后,组成6支电影放映队,分赴农村开展放映活动。从此,吉林省广大农村才第一次看到了自己放映的电影。1954年,吉林省电影放映队发展到21个。为有利于深入农村,服务于农民,吉林省文化局决定,将上述21支电影队分别交由舒兰等县级文化主管部门领导,并总结推广舒兰县电影队合理规划巡回路线,定点、定时、定场次的放映经验,使农民一年可以看到3—4次电影。1956、1957年吉林省电影放映网有了较大的发展。据1957年底统计,全省农村电影队发展到199个,较之1952年增长了6倍多。1959年,全省电影放映队进一步实行“定放映点、定放映巡回路线、定每个放映点月和全年巡回放映的次数、定每个点月和全年放映场次,定每个点包场收费标准和全年收费数额的“五定”放映办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及规划放映工作的开展。1966—1976年的“文革”十年中,电影事业遭受了严重的冲击,放映内容单调、放映质量下降。但在这一期间,由于电影放映工作者的努力,大量发展了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集体办的16毫米和8.75毫米放映队,使农民可以不出队就看到电影。
1978年以后,农村电影放映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吉林省于1981年和1982年,先后两次在梨树、洮南召开农村电影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把电影放映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并努力改善农民看电影的条件,由过去的室外看逐渐改成室内看,由过去的站着看逐渐改成坐着看,切实解决风天、雨天、冬天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为此,至1984年,吉林省农村电影队已达490个,并在国家贷款600万元的支持下,建起乡镇简易电影院166座,维修96座,还因陋就简,利用已有的各种房舍改造成室内放映点,使农民看电影的场所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1985年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电影放映为与之相适应,推行了放映合同和放映承包制,使农村电影放映事业大发展、大普及。农民看电影的次数普遍增多,有的一个月可看到10次以上。据1988年统计,农村人均看电影次数已达44.2次。但在电影、电视等文化娱乐工具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当前电影放映有下滑的趋势。必须根据新形势,研究新问题,以保持农村电影放映事业的健康发展。

☚ 2.电视   三、农业报刊杂志 ☛
0001658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