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二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二卫 隋、唐时期军队编制名。 典掌宫廷守卫与统领府兵的机构。亦称十二府。隋置,唐沿置。 《新唐书·兵志》:“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后周,而备于隋,唐兴因之”。隋代集府兵之大成,建立十二卫分统府兵的制度。隋十二卫的名称为:翊卫、骁骑卫、武卫、屯卫、御卫、候卫,每卫均分左右,成十二卫之数。 入唐,名称稍异,先后将“左右翊卫”改称“左右卫”,将“左右屯卫”改称“左右威卫”,将“左右御卫”改称“左右领军卫”,将“左右候卫”改称“左右金吾卫”。其余各卫,仍沿隋之旧。 十二卫各统府兵。其中,左右金吾卫“掌宫中、京城巡警、烽堠、道路、水草之宜”;其余十卫,“掌宫禁宿卫”。十二卫所领府兵,在隋唐不再沿北周之名呼“侍官”,而通称“卫士”。而各卫所领卫士又有专名,左右翊卫(左右卫)所领专名曰“骁骑”,左右骁骑卫所领曰“豹骑”,左右武卫所领曰“熊渠”,左右屯卫(左右威卫)所领曰“羽林”,左右御卫(左右领军卫)所领曰“射声”,左右候卫(左右金吾卫)所领曰:“佽飞”。 各卫的长官为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唐代天宝年间以后,随著府卫制的破坏,十二卫亦仅存虚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