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二) 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北京市土地类型多样,有利于多种经营,为农业的综合利用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地质量好,水资源相对丰富,80%以上的土地已实现水利化,适宜性广,可以建设成为粮食、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丘陵、岗地、河谷地山场广阔,果树资源丰富,土层较厚,坡度较小,热量条件较好,适于果、牧、粮综合发展。山地山高坡陡,气候凉温,地广人稀,人为破坏较轻,适合发展林业生产。以土地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素为依据,对京郊土地质量优劣程度进行评价,可分为8等19级。
一等地面积为17.73万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0.79%,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和洪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地质量好,熟化程度高,一般无旱、涝、盐、碱、砂等限制性因素,适宜性广,生产潜力大,多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和蔬菜等作物。
二等地面积为14.64万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8.91%,主要分布在冲积和洪冲积平原上。地形较平坦,土地质量较好,但局部低洼易涝,部分地势高易旱,有强度1级的旱、涝、砂、姜等限制性因素。通过防旱排涝,培肥地力,可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三等地面积为25.55万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5.56%,主要分布在冲积与洪冲积平原、洪积扇和岗台地上。地形略有起伏,较易发生旱、涝及盐渍化,土地肥力水平一般,生产能力中等,对农业生产有一定限制。三等地的利用方向要各有侧重,低洼湿地以种植水稻或稻麦轮作为宜,岗台地则可适当发展果树。
四等地面积为28.82万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7.54%,主要分布在河滩及洼地、洪冲积平原、丘陵岗台地和近低山上。有砂、漏、蚀、涝、盐、土层较薄等多种限制性因素,限制强度均在3级,适宜性较窄,生产力较低。其利用方向:砂性土地应以发展油料、瓜果为主;盐渍土地宜种植水稻;丘陵、近低山沟谷地以发展粮、果、林为宜。
五等地面积为49.28万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30.00%,主要分布在中山、远低山,少量分布在近低山、丘陵与河滩上。这类土地对种植业来说质量较差,而对林牧业则质量较好。其中,河滩地和砂性土地有砂、漏、蚀等限制性因素,强度一般为4级,大规模改良土地较困难,因此一般不适于发展种植业,而宜发展林果、油料或牧草。沼泽地宜发展水生植物或养鱼。坡度在25度以上、土层厚度大于30厘米的山坡地,应以发展林业为主,适当发展牧业,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六等地面积为23.00万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4.00%,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地区,其次是远低山和河滩上。土地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多,强度大,一般不宜造林,应封山育草,加厚土层。在局部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可营造油松和侧柏林。
七、八等地共有2.86万公顷,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1.74%,主要包括流动沙丘、卵砂石河滩地、裸岩等类型。这些土地土少石多,质地极粗,坡度陡峭,严重限制了农、林、牧业的发展。应封山、封滩育草和固定沙丘,卵砾石河滩地可客土栽培果树。
全市土地资源中,一、二、三等地占总土地面积的35.26%,四、五、六等地占61.54%。三、四、五等地面积大,分布广,占总土地面积的63.10%。因此从总体上说,北京市的土地质量属中等水平,同时存在着平原与山区、近郊与远郊以及县、区之间的极不平衡性。

☚ (一) 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的历史演变   (三) 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潜力 ☛
0000118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6: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