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公路养护与管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公路养护与管理

(二)公路养护与管理

60年代,鉴于安徽公路建设发展很快,但修建标准不高,加之历年水毁没有彻底修复,公路技术状况较差,隐患严重,从1963年冬开始,利用农闲时机,全面整修公路。各专、市、县都分别成立了专门的整修公路机构,加强整修公路的计划安排和统一领导。至1965年,全省共组织民工建勤683万多工日,整修路基土方521万立方米,路面1 200多公里,采运砂石材料49.2万立方米。特别是许多区乡公路,整修后得以畅通,方便了城乡往来和物资交流,节约了大量运输劳力的费用。1965年,安徽省交通厅在宿县召开全省养路工作现场会,要求提高好路率,支线公路包给生产队养护;5年内全部木桥改建为永久性桥梁。是年底,全省支线公路已有57%实行了亦工亦农的包养制度,其中阜阳专区包养支线达80%。公路部门同沿路3 000多个生产队签订了亦工亦农的包养合同。支线公路实行包养后,解决了支线无人管养的问题,加强了农民爱路护路的责任,增加了社队集体收入,减轻了国家负担。打好木桥歼灭战,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逐步扭转了年年修险桥、年年出险桥的被动局面。到1965年,已改建木桥100多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省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曾一度陷入瘫痪状态。从1979年开始,按照“民需民办、自建自修”的原则,加强了县乡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到1985年,已建成并由公路部门批准接养的区乡路即达4 276公里。在大力修建区乡公路中,宿县地区率先行动,依靠民工建勤(国家补助部分仅占公路总投资14%),建成区乡公路1 250公里,相当于原有区乡公路12.3倍。宿县栏杆区,1981—1984年,利用3个冬春农闲时机,投工341万个,建路333.5公里、桥梁155座、涵洞1 350道,建成以栏杆区为中心,乡乡沟通、村村衔接的公路网,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130公里,是当时全省公路密度的5.8倍。1984年,安徽省交通厅在宿县召开了全省县乡公路建设会议,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全民办公路的意识。会后、宿县、阜阳、池州行署和黄山、淮南市政府先后制定加快公路建设的计划。199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又专门召开全省加快公路建设会议,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安徽省交通厅及各行署、市政府分别签订了“三年大发展,五年上台阶”的交通建设目标责任状,并逐项实行考核。安徽省交通厅提出了解决县乡公路建设的资金管理问题:将小型拖拉机和1.5吨以下农用车养路费划交地、县交通部门征收,并主要用于县乡公路建设;提高客货运附加费返还部分的比例;新征(拨)用土地交通建设资金,80%用于县乡公路建设。全省形成了政府重视、各方参与、广泛集资、群众投劳、全民建路前所未有的热潮,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公路建设。

☚ (一)公路建设   第七节 农村能源建设 ☛
000025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