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大跃进”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大跃进”时期

(二)“大跃进”时期

“一五”计划实现和“三大改造”完成后,经济工作出现要求过高过急的“左”的倾向。中共中央八届二次会议后,落实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精神的宣传逐渐被导向唯心主义。在左倾思想干扰下,安徽省原来拟定的“二五”计划草案不断变动,层层加码,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和“共产风”随之而来。在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中,安徽99.87%的农户加入了人民公社,72.8%的农户在吃饭不要钱的公共食堂就餐,有100多万农民壮劳动力参加“大炼钢铁”,毁林约333千公顷,超伐木材2 000万立方米,造成农村劳动力紧张,成熟的庄稼收不上来。1959年春,农村缺粮问题初步暴露后,中共安徽省委曾采取整顿食堂、开放粮食市场、加强农业第一线及人民公社生产管理等措施,然而没等贯彻到底便被是年夏庐山会议后掀起的“反右倾、鼓干劲”与持续“大跃进”所代替。1959年冬和1960年春,全省范围内又一次掀起“大办水利”等热潮,每日参加水利会战的劳动力多达500万人。这种盲目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顾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做法,加上自然灾害的袭击,终使安徽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三年困难”时期典型的“重灾区”,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遭受巨大破坏:农业总产值在“二五”计划时期平均每年下降9.3%;相比“一五”计划时期年平均总产量, “三年困难”时期共减产粮食860.4万吨,平均每年减产286.8万吨;减产油料45万吨,平均每年减产15万吨。1959—1960年粮食产量除去征购、种子及水利粮外,农村每人年平均口粮仅剩不到100千克,由于脬肿病日益蔓延,许多人丧失劳动能力或外流,有些地方非正常死亡现象严重。1958年“大跃进”高潮中曾依靠平调发展起来的49万多个社办企业,自1959年冬起开始滑落,1962年,工业产值下降为5 693万元,仅为1959年的10.9%。
在社会经济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不得不进行调整。安徽省从1961年春起按照中央精神进行调整,主要内容有:
❶调整人民公社体制和分配关系。将人民公社生产大队所有调整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取消供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取消公共食堂,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开放集市贸易;
❷退赔“一平二调”的财物;
❸减少粮食征购,征购量占粮食产量的比重由1959年的50.6%逐年降低到1962年的23.6%;
❹精简城镇职工,加强农业第一线,至1961年底共有82万城镇人口下放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❺加强对农业的支援,主要是增加农业贷款及支援农业生产资金,增加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和生产。通过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安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65年,全省农业总产值比1962年增长52.5%,平均每年增长15.1%,粮食比1962年增长44%,棉花增长4.46倍,油料增长1.21倍。但是,农村工业在调整中并未得到恢复。1964年,全省社办工业产值1 681万元,仅为1959年的3.2%;粮食产量虽有所增长,但仍未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1965年,粮食产量仅为1955年的83.8%;而在1961年2月试点,后在全省90.1%的生产队广泛推行并对安徽农村经济迅速恢复起重要作用的“责任田”,则于1962年2月夭折,1963年9月全部被强行改正取消。

☚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 ☛
000031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