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农业土地资源特点
1.类型丰富多样。按全国土地和分类系统划分,除海洋、沙漠、戈壁以外,其他土地类型几乎都有。既有热带、亚热带用地类型,又有温带和高原寒带用地类型;既有集约经营的坝区高产稳产农田,也有利用不合理、产量很低的山区轮歇地,还有较为特殊的石山灌丛和石山草坡。
2.有林地面积较大,但分布不平衡。全省有林地多集中于滇西北和滇西南,滇中、滇东北和滇东南则分布较少。
3.利用分布具有明显的山原特点。土地利用分布既十分零散,又表现出极大的局部相似性。即每个县市大体上都是以耕地为主的盆坝区或宽缓的河谷地为中心,林地为主的山区或半山区为边缘,组成近似于同心圈状分布形式。
4.草地分布零散,普遍退化。除滇东北和滇西北的高原草地比较集中连片外,大多是零散分布于山区、丘陵、河谷、盆地之间,与林地农地相嵌。另外,草地退化、草质变劣,产草量呈下降趋势。
5.耕地后备资源紧缺。全省山区和半山区占土地总面积的94%,仅居住着全省人口的1/2。而仅占全省总面积6%的坝区,却聚居着全省另1/2人口。全省耕地的74%分布在广大山区,陡坡地达73万多公顷,耕作条件差,垦殖率低,仅为5.4%。而坝区耕地仅占26%,垦殖率达44%。耕地后备资源很少,全省可垦农地人均仅0.01公顷。
6.水土资源组分匹配不协调。云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人均的2.5倍,平均每亩耕地可分摊水量1 700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值的3倍。但由于河谷深切,山势陡峻,水低田高,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不多。金沙江流域是省内水量最少的地区,80%的坝子均为径流深度低值区,部分地区严重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山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耕地分散,水低田高,水资源利用率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