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王粲诗论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王粲诗论考

《王粲诗论考》

伊藤正文撰,初载《中国文学报》第二十册(吉川幸次郎,小川环树编集,京都大学文学部中国语学中国文学研究室,1965年4月)。论者在引言部分谈到,视王粲为哀伤诗人,视《七哀诗》为其作品的顶点,今天几为定论,但是,人们应该注意到王粲还是《从军诗》的作者,《七哀诗》与《从军诗》具有相互包容的部分,但在乖离的方向上则能看到更为显著的内容。这不仅是因为两诗写作年代相差很远。作品显示出的质的不同,与作者王粲本身的变化与他加入建安文坛的情况有很大关系。论者在介绍了王粲生平与诗歌之后,提出考察王粲诗歌可以他参加到建安文坛的建安十四年(二○九,其时王粲三十三岁)为分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代表作是《七哀诗》(除“边城使心悲”)以及四言《赠蔡子笃》、《赠士孙文始》,后期的代表作是《从军诗》及《杂诗日暮遊西园》。王粲曾是历史家,这使他的作品更为明晰。他尊重纪实的态度和概括的方法。纪实态度方面,表现为他作品“设定状况”的确实性,后期作品《咏史诗》便是恰当的例子。王粲的诗受到蔡邕的影响。蔡邕的文学观,以及他将五言诗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加以采用,对王粲写作《七哀诗》有很大启发。论者分析王粲与赋的关系时,特别注意到《七哀诗》与班彪《北征赋》的关系,认为《七哀诗》导入了赋的要素。论者重述了他在《王粲传论》中曾经谈到的看法,认为建安诗之所以出色,在于它们将多样的东西混合与统一了起来。在这些多样的东西中,自然有两大潮流,一为曹操,一为王粲,如果加以图示式地说明的话,曹操是将感情丰富的民歌形式的作品,即古诗、古乐府提高到文学形式来,而王粲则继承文人传统,将汉赋导入到诗歌中。王粲的作品结合着诗的意象,正是这个原因,而接受两大潮流而集大成者则是曹植。论者因此认为:“近来的文学史,有强调建安诗里民歌色彩的倾向,而对文人传统评价过低,恐怕要歪曲建安诗歌的形象。”在分析了《七哀诗》的诗歌及其有关作品之后,论者解析王粲加入建安文坛后的作品《杂诗·日暮遊西园》时指出,包括王粲的作品在内,对自然美的客观描写是建安诗的一个倾向,当时的自然描写,多在景物中寻求主观感情的景象化,不出“景中有情”的范畴。王粲也好,曹植也好,情况都一样。王粲《从军诗》表现与构成都是出色的,成为以从军为主题的作品的典范,但能让受到“诗的感动”的东西却少得惊人,这是因为他缺乏主体性的态度以及诗歌精神本身的衰退,与《七哀诗》大相迳庭,原因正在于此。《从军诗》中的《悠悠涉荒路》风格稍为不同。前半部分出色的自然描写,带有深深的哀愁,使“朝入”句以下对曹操的赞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事实,但是他在这些自然描写中看到了自己勉强的姿态也是事实。
论者认为,诗中的寒蝉、鹳鹄都有自喻的意义,王粲经过漂泊的生活而仕于曹操,在仕途上竭心尽力,在军谋祭洒时代,或许如同寒蝉,而将升为侍中时,喻作鹳鹄翱翔,如今隐病解除公务,唯有感到虚幻。

☚ 古诗十九首汇说赏析与研究   左思与咏史诗 ☛
000021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