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速发展阶段 (三)高速发展阶段1966—1980年为了实现毛主席1955年提出的在25年内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设想,党中央和国务院于1966年7月、1971年8月、1978年1月,召开3次全国农机化会议,动员全党全民为在1980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奋斗。1966—1980年的15年间,全区拖拉机净增3.78万台,平均每年增加2 521台。每年增加拖拉机的数量,相当于1950—1960年10年间的累计数。据不完全统计,这阶段,新疆发展农机化由国家投入的资金达2.2亿元。其中,1966—1980年,国家给新疆农机事业费拨款1.01亿元,平均每年674.44万元;1975—1980年,国家支援人民公社经费中农机化支出9 179万元,平均每年1 529.8万元;1971—1980年,国家财政拨款农业机械化系统基本建设投资2 774万元,平均每年277.4万元。 “文化大革命”时期,农机管理机构瘫痪或撤销,规章制度大多废置。1970年全区国营拖拉机站撤销,机具折价下放到公社、大队、生产队,机具大多无人管理,拖拉机出现1/3趴窝,1/3带病作业,1/3良好的所谓“三三制”的局面。1972年12月,自治区根据全国第二次农机化会议精神,作出建立健全各级农机管理机构、增建修造网点、加强技术培训和科学研究等决定。此后,增加资金投放和设备供应等。至1975年基本扭转拖拉机技术状况“三三制”的严重局面,趴窝的拖拉机下降到15%以下,良好的上升到40%左右。总体上说,这一阶段新疆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是快的,1980年全区机耕、机播、机收程度分别为64.32%、51.68%、23.49%,均为历史最高水平。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任务。 ☚ (二)调整整顿阶段 (四)农机化体制改革阶段 ☛
(三)高速发展阶段 (三)高速发展阶段1991—1996年这一时期,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发表和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后,国家进一步削减指令性计划商品 (几乎放开了除棉花以外的所有农副产品)。河北省把搞活农产品流通,建立和培育河北省农产品市场体系作为一项战略大事来抓,全省掀起继1984—1986年市场建设高潮之后的第二次高潮。河北省农产品市场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持续繁荣的局面。 省政府为加快培育和建设市场的步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991年初,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工商局《关于加快全省城乡集贸市场建设的报告》; 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集贸市场建设经验交流会,对全省的农产品市场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先后制定出本地市场建设发展规划; 1992年,省政府出台了 《关于加快全省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决定》,提出市场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建设方针和原则,确定了如何解决市场建设的资金和场地问题,这个决定为全省市场建设的迅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从1991—199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相继在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邯郸召开全省市场建设工作会议,总结市场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安排部署市场建设工作,全省继续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市场建设运动。 这个时期,河北省农产品市场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1)农产品市场建设科学化。在农产品市场建设过程中,各地注意依托本地农产品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以及历史传统优势,搞好科学论证,保证了市场建设的健康发展。这一时期所建的市场,基本上都做到了建一处市场、带一方产业、富一方群众,从而使河北省农产品市场的布局进一步趋于合理。 (2)农产品市场质量得到提高。提高档次、注重效益、完善功能是这一阶段农产品市场建设的主要特点之一。期间,新建、改建、扩建了一大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市场。同时,许多市场在交易面积没有增加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宣传、改善服务、加强管理和完善市场功能,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使市场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3)农产品市场建设投入多、发展快。到1996年,河北省已经连续5年投资超过10亿元,其中1996年全省市场建设投资13.7亿元,居全国第3位。过去市场建设比较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特别是邢台、承德、沧州等地的老少边穷地区市场建设积极性高涨,巨大的投资推动了农产品市场快速的发展。到1996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农副产品专业市场786个,其中批发市场384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门类也比较齐全,有蔬菜批发市场155个,粮食批发市场53个,干鲜果品批发市场72个,水产品批发市场19个。通过几年的建设,河北省市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各类农产品市场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蔬菜和粮食批发市场发展最快、发育最好。 蔬菜批发市场已形成网络。各级政府在加快农产品市场培育建设的同时,还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建设了一批蔬菜批发市场。使全省的蔬菜批发市场发展比较快,结构、布局也比较合理,市场数量有较大增加。1993年,河北省政府还设立了专项资金,重点支持 “菜篮子”工程市场建设。几年来,对永年南大堡、石家庄桥西、保定工农路、唐山荷花坑等十大蔬菜批发市场,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增加功能、扩大市场商品的流通规模,使之成为在河北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蔬菜批发市场,为解决当地农民卖菜难,使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到1996年底,全省共有蔬菜批发市场155个,成交各类蔬菜44.43万吨,成交额88.71亿元。城镇居民生活用菜有70%~80%来源于这些蔬菜批发市场。 粮食批发市场初见规模。早在1985年,省内一些地方农民开始进行小批量粮食串换,出现了粮食批发市场萌芽。后来,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了一批粮食购销大户,并逐渐由少品种、小批量、小范围向多品种、大批量、跨区域方向发展,初步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粮食批发市场。自1992年起,随着国家逐步放开粮食经营,河北省陆续建立了京唐粮油批发市场、保定粮油批发市场、涿州综合批发市场、定州粮油批发市场、卢龙石门粮油批发市场、石家庄粮油批发市场、滦南柏各庄大米批发市场、雄县葛各庄粮食批发市场、怀来甲嘴粮食批发市场等一批粮食批发市场。到1996年底,河北省有粮食批发市场53个,主要分布在石家庄市、保定市、唐山市、衡水市和沧州市; 固定的粮食贩运户有3100户,近20家国营单位进入市场经营,上市商品以小麦、玉米、大米、豆类为主,还有部分油料和粮食制品。 随着河北省各类农产品市场空前繁荣,一些农产品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逐渐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特大型市场。1994年国家工商局排名的全国百强市场中,河北省占10个,其中有安国东方药城、蠡县留史皮毛市场、石家庄桥西蔬菜批发市场、永年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唐山荷花坑蔬菜市场、保定工农路蔬菜批发市场等6个市场是农产品市场。安国东方药城、蠡县留史皮毛市场分别居全国50个最大农产品市场的第2位和第3位。这些市场规模大,竞争力增强。到1996年,河北省的安国东方药城、蠡县留史皮毛市场、石家庄桥西蔬菜批发市场、新乐花生米批发市场等32个农产品市场成交额均超过亿元,市场辐射京、津、鲁、豫、辽、吉、黑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 5.市场设施档次提高 三、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 ☛ 000246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