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良种引进和选育
1. 林木引种驯化。始于1942年迪化第一苗圃建立后,从内地引种了相思树、香椿、板栗、桐树等34个树种。新中国成立后,从东北、西北的一些省 (区)大量引进各种树种。经过驯化许多品种已经落地生根,如花曲柳、小叶杨、黄菠萝、阿月浑子、臭椿、合欢、复叶槭、卫矛等。为使林木引种驯化进一步深入,1972年自治区农林局选择阜康林场、巩留林场、乌鲁木齐园林处、四宫苗圃、林科所扎木台试验站、伊犁州和莎车、吐鲁番、洛浦县苗圃等8个自然条件有代表性、技术力量强的单位建立引种试验站,有计划地开展林木良种的引进。1976年,在呼图壁县甘河子林场建立以杨树为主的引种基地33. 3公顷,在玛纳斯平原林场建立以硬杂树种为主的引种基地66. 7公顷。
2. 林木良种选育。1973年自治区组织生产、科研、教学三结合的林木良种选育协作组,共选出云杉、新疆落叶松、杨、榆、核桃等主要树种的优树382株,其中优良采种母树92株,建立种子园68. 7公顷、母树林134公顷。1976年在调查总结了樟子松、黄菠萝、红枣等十多个树种的特性及适应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了20公顷采种树基地和26.4公顷杨树品种对比实验林,引进各种品种(系号)300余种,选出北京杨、小叶杨等11个品种,繁殖苗木近4万株。
1978年后,针对新疆的主要造林树种开展了“选”、“育”、“繁”、“引”及种子园母树林、选优建园、子代测定等工作。在育种方面,开展了单倍体、杨树不完全胚的胚胎培育、物理辐射和化学诱变等育种工作,并育出了杨树、榆树的杂交苗木。林科院选育出的纸皮核桃“卡卡孜”、“札71号”等6个优良品种,在1980年山西祁县召开的核桃品质鉴定会上决定向全国推广。自治区林木种子公司和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选育成功的“新露”、“新丰”、“新光”3个核桃新品种,曾分别获自治区和林业部的科技进步奖。核桃在经1983年复选出180多个优良单株后,经过2~3年的鉴定,选出各项经济性状优良的40多个无性系,之后又选出35个品系,进行了区域试验。到1995年,已通过自治区鉴定核桃新品种20个;巴旦杏已选育出新1号(早熟薄壳)、新2号(双果)、新9号(双仁软壳)、新18号(晚熟)等4个优良品系;红枣已驯化选育成功赞皇大枣、金丝小枣、灰枣和当地品种哈密大枣等品种。通过鉴评和区域试验,1981年从200多个品种中评选出了小黑杨、群众杨、俄罗斯杨和少先队杨等18个品种为优良树种,建立杨树良种采穗圃133.3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