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自然能源的开发利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自然能源的开发利用

(三) 自然能源的开发利用

天津自然能源的开发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小水电等。
1.太阳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主要以热利用为主,推广应用设施有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和被动式太阳房。
(1)太阳灶。1980年塘沽区、蓟县曾先后引进、生产、推广聚光式太阳灶100余个,但因太阳灶基本上采用手动跟踪方式,且为露天操作,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使用不甚理想,至1995年多数已废弃。
(2)太阳能热水器。1981年东郊区新立村公社邢圈大队建起农村中第一座集热面积50平方米的太阳能浴池,供本村农民洗浴。在此之后,西郊区小年庄13户农民也安装了板管式太阳能淋浴装置。1986年西郊区周庄子村321户农民全部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成为全市第一个户户用上太阳能热水器村。由于试点、示范获得成功,在农村推广形成高潮,1987年以来,每年发展数量均超过1万平方米。截至1995年,全市已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1.75万平方米。
(3)被动式太阳房。利用太阳能供暖的太阳房,1979年在武清县杨村建成。此种被动式太阳房系统简单,投资少、效果好,是天津大学太阳能建筑科研组设计的。该科研组承担了国家“七五”期间太阳房攻关项目,于1987年在南郊吕坨子村建起第一座户用被动式太阳房,收到较好示范效果,并先后建起多座户用及单位用的被动式太阳房平房和楼房,至1995年全市共推广被动式太阳房4.2万平方米。
2.风能。天津市沿海地区风能利用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天津就有风车车海水入池晒盐的记载,最多时达400多架,一直延续使用至天津解放初期,后为电力替代而停用。1980年以后,风力机的利用又有了新的发展,推广的主要是小型风力发电机和提水机。
(1)小型风力发电机。1986年塘沽区驴驹河乡白水头村从山西购进12台小型风力发电机,成为全市第一个风力发电村。1987年蓟县北部山区为解决无电之苦,也安装了小型风力发电机,至1995年全市共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117台,装机总容量17.6千瓦。但由于蓄电池使用寿命较短和维修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部分农户已停用。
(2)风力提水机。1983年武清县六百户农民李富仁自制一台风力机带一台压把井,提取浅层水浇灌0.67公顷麦田,造价仅40~50元。1986年天津市海岸带开发咨询服务公司购入3台FDG-5风力提水机,安装在养虾场,提海水养虾。因夏季用水较多,风力又小,只能在涨潮时才能提水,因此停用。1988年南郊区传字营村利用风力提水机,结合暗管排咸水,用于园田地的改造获得成功,使土壤盐碱含量由5‰下降到1.5‰。之后,一些区县相继安装,至1995年全市共安装风力提水机79台,排咸面积达813.2公顷。
3.地热能。早在1936年,天津老西开凿出一眼地热井,深863.8米,水温34℃。70年代大规模开发地热,主要用于工业用水、生活洗浴及供热,至80年代中期,全市已开发的第三系热水井231眼,基岩热水井18眼,并开始在农业上得到利用。宝坻县里自沽农场、静海县团泊村先后把地热用于种植、养殖、生活取暖及洗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截至1995年,全市农村利用的地热井15眼,其中种植面积30.2公顷,养殖面积64.8公顷,热能的年利用量相当于6万吨标准煤。
4.小水电。1957年蓟县在城西龙池桥利用么河水源建成一座水力发电站,以供政府机关照明用电。1958年期间在小下屯闸口修建水力发电站,成为县内第一个用小水电照明的村,又在吴家埝头和穿芳峪建成小水电两处。1960年1月修建石抱沟小水电,安装40千瓦发电机1台,到1961年因电网输入和水源枯竭而先后停发。1988年8月由市水利局、电力公司、县政府共同投资,在于桥水库建成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发电机组4台,总装机容量1万千瓦,二期二级电站工程完成后,年发电量可达2 500万千瓦时。

☚ (二) 沼气建设   (四) 农村优质生活燃料的利用 ☛
000106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