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畜牧业逐步转向商品化阶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畜牧业逐步转向商品化阶段 (三)畜牧业逐步转向商品化阶段1978—1987年这一时期安徽农村传统的畜牧业开始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化,自给半自给性质的畜禽生产开始向商品化方向转化。1980年1月,全省农业会议提出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重点放在提高畜牧业的比重上。1983年春,《安徽畜牧业综合区划》提出了安徽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在稳定发展养猪数量的同时,努力提高饲料转化率、出栏率、瘦肉率”,生猪生产也开始扭转了自1977年以来连续7年存栏下降的局面,达1 136.6万头,出栏740.31万头,出栏率73.1%,猪肉产量54.61万吨。1985年4月,安徽开始取消生猪派购,随行就市,按质论价。1986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大力发展商品猪生产,保证市场猪肉供应的通知》,提出切实抓好生猪产销工作,有计划地建立阜阳、蒙城等22个商品猪基地县。1987年,安徽生猪存栏1 167.40万头,出栏909.9万头,猪肉产量69.22万吨。在大牲畜饲养方面,在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初期,大部分社队包产到组,耕畜评价到组、包养到户,耕牛还实行了“统一评价,归户所有,分期还本”的办法。社员饲养积极性大增,畜牧业内部结构也日趋合理,草食牲畜比重占59.8%,较1978年提高12.44%。1983年6月,全省畜牧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落实政策,大力推广科学养畜技术,积极发展专业户、重点户和商品基地。黄牛开始由役用向役肉兼用发展,由生产资料向商品生产转变。1985年后,全省集中财力,围绕良种繁育、饲料加工、防疫灭病体系,进行重点建设。淮北及沿淮地区出现了品种改良快、养牛致富快的局面。到1987年末,全省大牲畜存栏达到505.40万头,其中黄牛331.50万头。安徽的养羊业,1980年,发展到较高水平,1984年,畜产品收购价格放开,皮革工业发展,山羊板皮出口销售旺盛,养羊生产开始回升。1987年末,全省存栏321.73万只,较1985年增长49.3%。在家禽业方面,1977年以来,安徽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禽蛋生产。国内外良种家禽如星杂288、来航、康贝尔鸭、北京鸭等大量引入安徽。1985年,巢湖地区不断增建种禽场和饲料加工厂,全地区水禽专业户达2.04万户,成为全省重要水禽生产、加工基地。1985年,筹建了安徽省祖代种鸡场。1986年,全省进行了种鸡普查,通过鉴定、发证、统一规划,分级保种,全面建立了家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 (二)以发展养猪为中心的畜牧生产阶段 (四)畜牧业全面发展阶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