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接受多边和双边无偿技术援助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业、水产系统经由农业部安排,共执行多边和双边项目6个(其中多边2个、双边4个),累计接受外方援助金额达1 893万美元。各项目单位出国培训12人,聘请国外专家70人来华进行项目指导,引进一些关键设备和技术。这类项目虽然援助金额不大,但它具有无偿性、先进性、示范性特点,对推动浙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杭州湾低洼盐碱地发展渔业生产项目。该项目属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的无偿援助开发项目。外方先后提供小麦48 100吨、食用油720吨、面食品200吨以及增氧机等物资设备,总共折合1 190万美元。项目内容为在慈溪、上虞、绍兴三县市开挖鱼塘1 366.27公顷,相应配套工程12项。从1984年9月开始,至1987年9月30日结束,历时3年。1988年建成投产,公顷产淡水鱼4 500公斤以上,完成和超额完成项目各项指标,受到世界粮食计划署总干事等官员的好评。
为使上述项目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联合国粮农组织又于1986年批准在绍兴县援建一座鱼用饲料厂,援款13.2万美元,年产鱼用饲料3 000吨。项目于1989年8月开始,至1990年9月执行完毕。欧洲共同体于1985年批准在慈溪援建一座鱼用颗粒饲料厂,援款125万美元,年产颗粒饲料10 000吨。此项目于1988年1月开始,至1990年10月执行完毕。饲料厂规模大,设备先进,对推进淡水渔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 金华奶牛饲养管理项目。该项目由德国政府提供援助,执行单位为金华牧工商联合实验场。项目内容为:提供先进的奶牛育种饲养技术和牛奶加工设备,接受培训我方人员,派遣专家来华指导等。援款180万美元。执行期为1983—1990年(共2期)。项目实施结果,使奶牛体质明显提高,发病率从50%下降到6%,每头牛产奶量由2 500公斤增加到4 000公斤以上。大大调动了农民养牛积极性,1986年饲养量从500头增加到12 000头。1992年底,金华地区农民饲养奶牛和年收入比原来增加了1 112万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好。
详见表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