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 抗日战争时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 抗日战争时期

(三) 抗日战争时期

1934年,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多次进入浙西开辟游击区。1935年1月,党中央决定以抗日先遣队为基础,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长期活动。1935年3月,以粟裕和刘英为首的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创建了浙西南游击根据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粟裕率红军挺进师主力开赴皖南前线,编入新四军,刘英等人仍在浙南坚持斗争,恢复发展党的组织,运用合法斗争形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5月,浙江临时省委成立,刘英任书记,同年9月,临时省委转为正式省委。1939年7月,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召开之时,全省大多数县已有了党的组织,党员发展到1. 9万多人。浙南地区党组织的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尤为活跃,共建党支部600多个,有党员7 200多名。1942年2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中,设在温州的省委机关遭到破坏,省委书记刘英被捕后英勇就义,浙江各地的党组织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开始转入隐蔽斗争。
在日本侵略军进犯浙江,浙西、浙东的许多城市相继沦陷之后,党领导人民迅速开展了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6月以后,浙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相继成立了16个县级抗日政权,1943年11月,新四军第16旅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建立了10个县级抗日政权,成为苏浙皖边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根据地,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到抗战胜利时,浙东区党委和浙西地委已辖有3个中心县委、22个县(工)委。在浙南地区的浙南特委和处属特委,也长期坚持隐蔽斗争,发展抗日武装,直到抗战胜利。

☚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四) 解放战争时期 ☛

(三) 抗日战争时期

(三)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的第2年,江苏全境沦陷。为实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推动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及东南局、中原局、山东分局的帮助下,江苏党组织进行了艰苦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恢复和重建中,江苏党组织特别是广大农村党组织,在组织和发动群众团结抗日,配合新四军部队建立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根据地,抗击日伪“清乡”、“扫荡”斗争中前赴后继,不懈斗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
1935年2月,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失去组织联系的苏北部分党员开始秘密恢复党组织,并于1937年5月成立苏鲁豫皖边区特委,11月,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恢复后,陆续派遣党员到苏南、苏中地区重建党组织,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5月,逐步开辟苏南、苏中、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农村党组织又逐步恢复和发展。到1944年底,苏皖边区党委所辖4个地委,共有区委83个,党支部1 064个,党员9 735名。1942年,苏中抗日根据地,有50%的乡建立了党支部。到1945年上半年,苏北区党委下辖2个地委,2个中心县委,18个县委,185个区委,3 098个党支部,党员5.5万名。淮北、淮南及山东抗日根据地所属江苏地区党组织,在抗日战争中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四) 解放战争时期 ☛
000306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