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地合并后的农村经济
1985年市、地合并, 实行市管县的体制, 实现了城乡结合。市委、市政府确定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重点和基本路子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大力发展畜牧业、乡镇企业和庭院经济, 走农、牧、企一体化, 产、加、销一条龙,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使全市农村经济迅速发展。1995年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 以 “提前三年翻两番”为目标, 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确定的 “三化一转奔小康”的农村工作思路, 战胜了多种自然灾害, 使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出现了改革日益深化、各行各业协调发展、经济实力增强、工作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1) 种植业。1995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8.77万公顷, 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144.15万公顷,油料播种面积4.29万公顷, 甜菜播种面积8.08万公顷,麻类播种面积2.92万公顷, 蔬菜播种面积4.72万公顷。全市粮豆薯总产量458.5万吨, 比1990年总产338.9万吨增长35.3%, 占全省粮豆薯总产量18%, 居全省第2位。油料总产量5.5万吨, 占全省油料总产量的28%, 居全省第1位。麻类产量9.2万吨, 占全省麻类总产量28.7%, 居全省第2位。甜菜产量123.4万吨, 占全省甜菜总产量24.6%, 位居全省第1倍。蔬菜产量131.9万吨。
(2) 畜牧业。采取 “巩固基地, 挖掘内涵, 稳定发展” 的方针, 突出牧业主产地位。截至1995年末,大牲畜存栏数101.6万头, 比1990年的65.1万头,增长56.1%。其中, 黄牛57万头, 奶牛15万头, 马24.6万匹, 驴骡5万头。肉猪出栏172.2万头, 猪存栏180.3万头; 羊110.6万只。奶类28.5万吨, 占全省奶类总产量的17.1%; 肉类总产量25.1万吨, 其中, 猪牛羊肉 19.3万吨, 禽肉5.4万吨; 绵羊毛3 994吨。
(3) 林业。齐齐哈尔市是我国 “三北” 防林建设重点地区之一, 多年来林业建设成效显著, 1995年林业建设又取得突破性进展, 全市造林3.73万公顷,超过计划的133.3%, 成活率93.6%。全市建立市、县、乡三级绿化点, 拜泉、克山、克东等县达到了林业部规定的平原绿化标准。
(4) 渔业。1995年全市养鱼水面达4.57万公顷,其中新增2 467公顷, 增长5.7%。水产品总产量3.2万吨, 比上年增长10.34%。稻田养鱼也有很大发展,很多县、区实现了 “千斤稻百斤鱼” 的目标。
(5) 乡镇企业。在市场疲软、资金紧缺、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的困难条件下, 全市组织城市企业对乡镇企业联帮带活动, 促进乡镇企业横向联合, 同外省、市企业组成联合体, 同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引进资金、项目, 向以城市为依托, 以名、优、特产品为龙头和工农贸企业集体、城乡一体化的企业群体方向发展, 使乡镇企业实现了新的跨越。1995年总产值达98.3亿元, 比上年增长42.9%, 比1990年增长4.6倍。实现利润7.3亿元, 比上年增长45.3%, 比1990年增长5.8倍。
1995年,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 259 885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 其中, 农业总产值841 847万元,林业产值23 324万元, 牧业产值374 000万元, 渔业产值20 714万元。全市农村非农行业总产值1 088 456万元, 其中, 工业产值591 675万元, 建筑业产值170 505万元, 运输业产值185 281万元, 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140 995万元。